职业有害因素

如题所述

1、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主要包括铅:锰、铬、汞、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氨、甲烷、氨、氮氧化物等。接触或在这些毒物的环境中作业,可能引起多种职业中毒,如汞中毒、苯中毒等。

生产性粉尘。主要包括滑石粉尘、铅粉尘、木质粉尘骨质粉尘、合成纤维粉尘。长期在这类生产佳粉尘的环境中作业,可能引起各种尘肺,如石棉肺、煤肺、金属肺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候条件。主要是指生产场所的气温、湿度、气流及热辐射。在高温和强烈热辐射条件下作业,可能引发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等。

异常气压。高气压和低气压。潜水作业在高压下进行,可能引发减压病;高山和航空作业,可能引发高山病或航空病。

3、生物因素。如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及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

4、其他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生产场所建筑设施不符合设计卫生标准要求。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安全技术措施。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安全防护设备或防护器具有缺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1
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职业对身体的损坏程度问题,过去制定的退休年龄考虑的一线工人由于职业导致的身体损坏,很多一线员工到60岁,身体确实吃不消了,还有很多没捱到拿退休金就已病故,这些人是不需要延迟的。女性工人50岁退休确实早了些,还可以延迟几年。公务员是强烈要求延迟退休的群体,他们也确实可以再干十年八年没问题,是最应该延迟退休的人群。
第2个回答  2020-12-18
1、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2、生产环境因素中的化学因素: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3、生产环境因素中的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4、生产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5、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
6、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好,卫生服务质量较差。
第3个回答  2020-12-17
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中文名
职业性有害因素
外文名
occupational hazards
又称
职业病危害因素
拼音
zhiyexingyouhaiyinsu
快速
导航
社会经济因素有关生活方式卫生服务质量
生产环境因素
1.化学因素  在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和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可对健康产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摄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以粉尘、烟尘、雾、蒸汽或气体的形态散布于空气中。
(1)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超声波、次声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真菌孢子、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GNP)、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如生产管理水平低、厂房建筑或设备简陋、过重体力负荷、生产布局不合理等。
有关生活方式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完善,作业制度不合理;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工作节奏的变动,换班及夜班工作;
4.吸烟及过量饮酒;
5.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务工;
6.缺乏体育锻炼;
7.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观念;
8.违反安全操作规范和忽视自我保健;
9.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10.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11.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卫生服务质量
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德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落实职业医学准则,提倡崇尚医德。
第4个回答  2020-12-17
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生产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毒物:主要包括金属及类金属,如铅、汞;有机溶剂,如苯、正己烷;刺激性气体,如氯、氮氧化物;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农药,如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和热辐射、低温、高气压、低气压等;

(2)噪声;

(3)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强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3、生物因素

生产原料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涉及劳动强度、劳动组织及其方式等。

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劳动中的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如机动车驾驶;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不相适应,或生产定额过高,或超负荷的加班加点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由于光线不足而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

6、不良的生活方式,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的观念,违反安全操作规范和忽视自我保健。

(三)工作环境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是指劳动者操作、观察、管理生产活动所处的外环境,涉及作业场所建筑布局、卫生防护、安全条件和设施有关的因素。常见的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包括: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高原环境的低气压、深井的高温高湿等;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如通风不良、采光照明不足、有毒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等;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或不当管理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和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加剧了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