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职场中会受到哪些歧视?

如题所述

1.收入歧视

在同一份工作上,女性往往比男性低得多的报酬。这是一种“压抑效应”,指弱势群体往往容易低估自己,还会认为自己的这种弱势地位是理所当然。

2.外貌歧视

据研究表明,外貌姣好的女性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因此女性外貌在求职和就业过程显得非常重要。而以身高、外貌等因素作为求职考察的公司不再少数,容貌较差,即便求职者能力一流也是要被刷下去的。

3.心理歧视

很多人把女性定位为“性别弱势群体”,正是因为这种主观意识的存在,她们在职场中也变得更为敏感,容易强化那些原本并非是不公平待遇的现象。

4.能力歧视

在职场中,女性的能力总是受到怀疑,大部分人会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其实女性在很多职业领域的发展比男性要好,好比在基础教育、幼教、护理等方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9
(一)相貌歧视。每个人都喜欢美,几乎很多企业都是喜欢招聘长相好的员工,虽然看能力,但某个程度上还会关注到长相上来。特别对于女生求职,很多企业就注重外表,说是招聘相貌差的员工会影响企业形象,如果在西方,这种歧视就是违反人权的,是不遵守劳动法的,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
这种歧视几乎到处存在,甚至连政府举行的公务员招聘都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如湖南某地的招聘公务员就要求女性的胸部要对称,身高必须达到1.6米,这样完全是限制很多女性的工作选择权,完全是一种明显的歧视,
如果政府部门就这样的歧视,那肯定在企业的招聘中,歧视是完全存在的。虽然有劳动法,但这个法没有较大的约束力。
(二)性别歧视。在就业中,部分单位在招聘中限制女性的就业比例,觉得女生以后会结婚生子,容易耽误工作时间,所以一般对女生的招聘热情不高,
特别在制造业,女生就业的职位实在少,在文职和营销方面,女性相对多些。大学女生作为知识分子,做简单的工作不愿意做,做复杂的工作有没有经验,确实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女毕业生小岩是读工科的,去年10月份就开始找工作,全国大中城市跑了十多个,参加大大小小十几个招聘会,竞争非常激烈,同样班上的男同学小李就是参加几场招聘会,
工作就找着了,为何小岩找不到工作呢?主要是他们专业对口职位就是不招女生,所以他准备改行了,她完全有能力胜任的职位就是不给她,宁愿给比自己能力差的男生。
(三)心理歧视。很多已经就业的女大学生,刚工作不久,为了安全通过试用期,经常受到男上司的批评和任意辱骂,虽然很多女生离开这样的工作岗位,
但由于生存压力和就业困难,很多女生没有办法,只有忍声吞气。甚至在工作中,很多男同事开起黄色段子,让女生们难以支架。就连在机关里,对年轻的女下属开起黄色笑话,那也普遍存在的。
第2个回答  2021-09-09
职场最大的性别歧视是,强行无视个体差异,以个人偏见来划分职业。比如挖煤,挖矿,掏下水道,就绝大概率不会录用女性的,人事,前台,大概率是女性的天下,所有电销都要求声音甜美,我是男人,我的声音也很甜美你信不信?嘤嘤嘤。
言归正传,女性在职场所受到的歧视,或者不公平对待一般是这样的:
老板怀疑你怀孕了,老板怀疑你快怀孕了,老板怀疑你将来会怀孕,老板怀疑你干不长,老板怀疑你不适合,老板怀疑你没有充足的体力被压榨,老板怀疑你没有充足的耐性听他臭骂你,老板怀疑你的压力不够大,至少不会大到他怎么羞辱你,你都不敢辞职的地步,老板怀疑你不会为了一份工作,一个项目喝到胃穿孔,老板怀疑你还存在着理想,存在着热血,敢把材料丢他脑袋上转身就走。
作为一个小老板,我必须要承认,职场绝对存在性别歧视,但是女性同胞们啊,这些所有歧视的点,其实都是建立在男人的血泪史上的,,不信你就去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个职位会拒绝女性,而这个岗位普遍的男人都是什么待遇,什么工作状态就行了。
为什么会拒绝你?因为男人绝大多数要抗起一整个家庭的收入,很多时候受了委屈跟孙子一样夹着尾巴,腔也不敢开,男人们更怂,更听话,体力更好,更容易把身体健康当儿戏,更容易被一句:公司是大家的,大家是家人,加油!你将获得股份这种馅饼给忽悠,当然,更多的是没有选择。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他们不愿意相信个体差异,更是懒得去甄别那些可能适合“男性工作”的女人,他们只需要划一个他们认为符合条件的小圆圈,然后招人就行了,在职场别说是性别歧视了,地域歧视都是存在的,这些b玩意儿的脑子就是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第3个回答  2021-09-09
(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

尽管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4%,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但女性就业的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成为毕业生女性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

(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

。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

我们不能否认在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上,其制定的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也一度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女性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规定已经发生了质变,即:已由原来的权利性保障变为义务性的限制。

(三)男女同工不同酬

。在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一般而言,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除了教育水平以外,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

有专家认为女性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提高自身学识和技能以外,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益也是女性现在需要突破的瓶颈。

(四)岗位性别隔离

。由于受到传统工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对求职者进行挑选,明显地形成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分立的局面,从而产生了岗位性别隔离。

从女性就业结构看,横向:行业间,女性工作大多是家庭角色的社会延伸。纵向:越是往上的管理层,女性越少。上述“天花板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化之中,在国家机关同样存在。
第4个回答  2021-09-09
一、收入歧视
绝大多数女性的收入都比男性收入低,一方面是受到了社会普遍观念影响及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歧视,另一方面也是由女性自身造成的。
女性尤其容易低估自己,这也正是她们收入“低”于潜能的原因。在众多大学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同样一份实验室的工作,女性能够接受比男同事低得多的报酬。这一点不因女性前一份工作的收入高低而改变。其根源,按照某些心理学家的说法,是一种“压抑效应”。

二、外貌歧视
曾有人对女性就业做过问卷调查,在问到“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排在前四位的答案是:外貌气质、学历和公关能力,分别有70.1%、67.2%和60.7%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另外有不少单位对女性婚姻状况也提出了要求。
女性外貌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都很重要。虽然今年以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职业的需求量很大,可一些有能力长相差的女性应聘者却频繁落选。一边是急需人才招不到人,一边是空有能力求不到职,强烈的反差让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