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怎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如题所述

自我管理是指个体通过自我意识来省查自己言行,进行自我教育的行为过称。是个体充分发挥主体性,自主发展,把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的过称,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自我管理能力是自我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无论是从素质教育,还是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说,他都是极具探讨价值的课题。《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要求班主任“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就观念和方法两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1 、 班主任要有科学的管理思想导向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的灵魂。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在如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特别需要在心育上下功夫。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就必须要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的管理,以纪律管理到行为管理,从监督管理到励志管理,从专制型管理到民主型管理。现代管理不只局限于限制、约束,更多的则是组织、协调、激励。科学的管理观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针,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为主题的思想。我们可以这样说,班主任正确的管理观是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为此班主任必须坚持“三观”
1、学生主体观。就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把学生仅仅看作是你的管理对象。其实学生即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需要我们班主任要有民主精神,要尊重和热爱学生,和学生和平相处,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来适应学生主人翁意识的需要,满足学生独立自主的愿望。这样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自立、自理、自治的能力。
2,管理开放观。这是相对过去那种“作茧自缚”式的管理而言的。这种落后的封闭的管理在如今高科技信息化时代,更是行不通,更见其荒谬。马克思早就说过:“认识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即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而人的成长过程又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回避现实,躲在“象牙塔”内大谈管理,是空洞的管理,是无用的管理。是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全面开放、广泛联系,不断发展的社会。我们的管理也应该是开放性的系统,也就是我们要确立“大德育”的概念,经常与社会\家庭沟通联系,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把班级对学生的管理延伸到家庭和社区。调动各种因素来影响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环境中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使得他们能系统社会化——将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需要并推动社会法展的社会成员。
3.理论指导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9年的一份文件中指出:“在当今,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使教师和研究员职责趋向一致。”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人才,面向21世纪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反映在教育结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等诸多方面都发生相应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充电”,要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勤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用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根据管理实际,把科学的管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管理策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管理措施,增强教育管理的适应性。
二,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在集体中每个成员都参加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首创精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实践中“德育注重自制,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为学生预备各种机会,使学生能够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有一项重要内容是“集体主义的自我教育”,提出了“集体生活是儿童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思想。教育家的这些真知灼见,非常精辟的阐述了集体主义对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大意义,也给班主任如何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班集体这一重要载体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指明了方向。
1.发挥班集体目标的导向作用
班级目标对于全班学生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和较大的制约性。发挥班集体的目标功能,叫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制定目标,明确奋斗目标,这样把个人利益和班级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这样通过集体思想/集体感情/集体意志的熏陶感染,通过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义务,找到自己的定位,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使得他们能够以集体规范作为参照系,自觉按照“集体主义”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不断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2.发挥身边榜样的模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更具魅力。因为学生觉得可亲、可敬、也可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影响就越强烈。”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的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要及时发现、善于发现班级成员中的上进点、闪光点,树立好的典型。做到事事有典型,人人有榜样,时时有楷模。通过受教育者“接收—反映—内化—行为”这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达到榜样的启动、控制、调节、矫正的功能。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树立榜样要注意层次性、阶梯性,让所有成员都能在榜样群众找到自己的希望,看到自己的未来,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3.发挥量化评估的警策作用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美国一家公司老板斯瓦勃到他下属的一个达不到生产定额的工厂调查发现,日班工人无精打采,工作涣散,每班只能生产六个单位产品,他知晓后便在地板上写了一个很大的“6”字就离去了,夜班的工人接班后,得知老板所作所为,似乎有所领悟,第二天,斯瓦勃来到工厂,发现“6”被改写成大的“7”字。日班工人接班了明白了夜班工人对他们的挑战。日班工人斗志昂扬,情绪高涨,发奋工作,把“7”换成了神气活现的“10”。不久,这个生产一度落后的工厂就刷新了全公司的生产记录。这个故事说明了量化评估的激励作用,它唤醒了人们的竞争心理、自强意识。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就要依据《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设置、制定、运作班级量化评估表、奖惩细则,让鲜明的数字来说话,奖好罚差,从而造成一种压力,形成一种气氛,造就一种动力,使得做得好的同学产生自尊、自爱的自我体验,培养成就感、自豪感,激发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做的欠缺的同学看到差距,产生自责、内疚的情绪反应,让两种自我交锋,增强自主意识,促进他们心灵的成长,实现人格的完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5
本研究以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依据国内外研究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在课堂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模式,结合已有常见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法与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采用“引导、鼓励与监督”、“自主发展与创设积极合作环境”、“合作分组、建立积极相互信赖关系”和“交流协作与探索发现”等策略,将研究性学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课堂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在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可接受性程度及其教育目标达成程度来验证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并试图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管理训练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本论文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就研究性学习与自我管理的已有研究成果做出了详细综述;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并对整个行动研究进行了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设计、研究的信度、效度和推广度、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课堂中学生自我管理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进而探讨和拟定了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第五部分是行动研究的实施,包括研究性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课堂相整合的教学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教学实施,后访谈与问卷分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论等;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反思,对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与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模式——阶段式-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模式,以及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原则,以期能够得到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