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因子对生物影响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大气的组成及其生态意义

  地球被一层大气所包围,从地球表面到高空1 100 km的范围内都属于大气层,由所有围绕地球的大气构成大气圈。大气分为三层:最上是电离层,中间是平流层,最下是对流层,对生物影响最大的是对流层,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雾的形成主要是对流层的影响。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空气向上越来越稀薄,估计约有99%的空气集中在29 km范围内。从地面向上2 km以内,局部气流变化与更替最为激烈,与有机体生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大气对森林的生态意义主要发生在地球表面30-50 km的大气层里。

  大气圈中的空气是复杂的混合物,如果没有严重的环变迁和污染发生,它的组成是一定的。一般:氮占78.08%;氧占20.95%;氩占:0.29%;二氧化碳占 0.032%;其余为稀有气体如:氢、氖、氦、臭氧、氪、氙,以及灰尘和花粉等。除了上述物质外,大气中还有水汽,即水蒸气,按体积说,常在0-4%范围内。

  空气是一切有机体所必需的物质,绿色植物要吸收大气中的CO2、O2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和人类需要吸收O2、臭氧层可以吸收一部分紫外线,免去紫外线对人的危害,CO2和水蒸气可以阻止地面热量的散失等。

  (1) 氧气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氧气是动物呼吸的必须物质。呼吸作用能生成ATP和NADPH,为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来源。总之,没有氧气就不可能有生命,除了上面所讲的动植物外,还有微生物对O2也有特殊意义,土壤中分两种微生物,一是好气性微生物,另一是嫌气性微生物,在林内,接近土壤表面O2很少,对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不利。如果微生物不活跃,分解缓慢,不利养分循环。
  植物如果没有氧气或者在缺氧时出现无氧呼吸,产生乙醇,乙醇过多会出现酒精中毒现象,大气中的O2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植物对于动物是生命的基础。
  除了O2外,大气中还有一种3原子的O3,被称为臭氧,臭氧有利于吸收紫外线,不利因素是产生污染。

  (2) 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CO2浓度对植物影响很大,它不仅是植物有机物质生产的碳源,而且对于维持地表的相对稳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地球形成的时期,大气中CO2远远高于现在,只有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吸收CO2,放出氧气,才使得CO2浓度下降,氧气浓度上升。约距今6亿年前,CO2的量才减小到现在的水平。不过,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污染的加剧,工业的发展,CO2浓度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0年里,CO2浓度从295ppm增加到320ppm。
  在植物的干物质中,碳占总干重的45%,氧占42%,氢占6.5%,氮占1.5%,其他占50%。据估计每年有150亿吨的CO2转化为森林木材,占陆地总生产量的50-75%,可见CO2对森林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O2在一昼夜在一片森林内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别,一般接近地表CO2浓度越大,白天CO2浓度在地表以上随高度差异不大,但是到了夜间,差异变大。白天由于光合作用,在树冠附近的CO2浓度低于大气CO2浓度,晚间由于光合作用停止,只有呼吸作用,所以树木叶子越高的层次呼吸量越大,呼出的CO2越多,所以,夜间的地面CO2浓度最高。
  我们知道由于人类活动,地球表面CO2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了温室现象的发生。CO2像一个暖房一样,让太阳辐射进入,缺阻止了热量向大气的散失,CO2阻隔近红外辐射,使地球表面增温,即温室效应。只要现在的温度增加1℃,就可以使美国的作物减产11%,尤其是蒸发增加和水分减少,这样的温度变化,可使美国每年损失大约50万美元。除此外,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很多地方就会受到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