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名儒

东汉的名儒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1] ,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2] (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1]
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他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于儒者的礼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
陈蕃(?-188)东汉大臣。字仲举,汝南平舆人。灵帝时封高阳侯。
王符东汉学者。字节信,安定临泾人。著书三十余篇,取名《潜夫论》。
王逸东汉文学家。字叔师,南郡宣城人。有《楚辞章句》。
胡广(91-172)东汉官吏,字伯始,南郡华容人。官至太傅,历事安、顺、冲、质、桓、灵六帝。时人有“天下中庸惟胡公”之谚。
杜密(?-169)东汉大臣。字周甫,颖川阳城人。与李膺并称“李杜”。
崔寔(?-约170)东汉官吏、政论家。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人。崔瑗子。代表作《政论》。
赵壹东汉名士。字元叔,汉阳西县人。善辞赋,以《刺世疾邪赋》最著名。
段颎(jiǒng)(?-179)东汉将领。字纪明,武威姑臧人。封都乡侯。
陈寔(104-187)东汉名士。字仲弓,颖川许人。
服虔东汉学者。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改为虔。河南荥阳人。有《春秋左氏传解》等。
应邵东汉官吏、学者。字仲远,汝南南顿人。著有《汉官仪》、《风俗通义》、《汉书集解》等。
卢植(?-192)东汉官吏、学者。字子干,涿郡涿人。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
高诱东汉涿郡涿人。受学于卢植。有《战国策注》、《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等。
赵歧(约108-201)东汉经学家。字邠卿,京兆长陵人。原名嘉,字台卿。有《孟子章句》。
李膺(110-169)东汉大臣。字元礼,颖川襄城人。反对宦官专权,被称为“天下楷模”。
郑玄(127-200)东汉著名经学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遍注群经,集汉代经学之大成,世称“郑学”。所注以《毛诗笺》、《三礼注》影响最大,另注《周易》、《论语》、《尚书》等。
郭泰(128-169)东汉名士。字林宗,太原界休人。
何休(129-182)东汉经学家。字邵公,任城樊人。作《春秋公羊解诂》,注《孝经》、《论语》等。
蔡邕(133-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人。灵帝时写《六经》于碑,世称“熹平石经”。封高阳乡侯。
荀悦(148-209)东汉末史学家。字仲豫,颖川颖阳人。撰有《汉纪》三十篇,《申鉴》五篇。
许劭(150-195)东汉末名士。字子将,汝南平舆人。好评人物,月更一名,时称“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孔融(153-208)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官至北海相,世称孔北海。
张纮(153-212)东汉末文学家。字子纲,广陵人。著有《瑰材枕赋》等。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名机,南阳涅阳人。著《伤寒杂病论》,后人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臧洪(160-195)东汉官吏。字子源,广陵射阳人。
陈琳(?-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人,“建安七子”之一。诗歌有《饮马长城窟行》等。明人辑有《陈记室集》。
应玚(?-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汝南南顿人,“建安七子”之一。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刘桢(?-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公干,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明人辑有《刘公干集》。
阮瑀(约165-212)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徐干(171-218)东汉末文学家。字伟长,北海人,“建安七子”之一。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祢衡(173-198)东汉末名士。字正平,平原般人。代表作有《鹦鹉赋》等。
杨修(175-219)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祖,弘农华阴人。现存《答临淄侯牋》、《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
王璨(177-217)东汉末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
蔡琰东汉末女诗人。字文姬,陈留圉人。蔡邕之女。作有《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
仲长统(180-220)东汉末政论家。字公理,山阳高平人。有《昌言》三十四篇,多评论时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01
扬雄,孔融之流
第2个回答  2015-08-01
王允,杨雄,孔融追答

之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