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与北京的历史问题

北京古代有段时间叫做蓟县,那他到底跟现在的天津市蓟县有什么联系呢,现在的这个蓟县也是个千年古县了,到底历史上说的燕国首都是现在的蓟县呢还是北京呢

古代的蓟与现代的蓟县并不是一回事.古代的蓟就是现在北京,具体的说是指现在北京市市区的西南部分.
蓟是周初的一个诸候国,据说是尧的后代.后来,居于现在河北易县的北燕国灭掉了蓟国,并把都城迁到蓟国故都,这就是现在北京也叫燕京的原因.
后来,秦灭燕国之后,在此设立渔阳郡,楚汉之际为燕国都城;汉代为北平,后为广阳国的国都.隋朝,北京是涿郡郡治所在,唐代改称幽州.后来,后晋的石敬塘把燕云十六州之地划给契丹,契丹把幽州作为它的都城之一,因位于南面,所以称为南京,因为又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故都,所以称为燕京.
金朝中期,迁都燕京;蒙古灭金后,于元至正年间正式定都于燕京,改称大都;明朝初期改称北平,是燕国的都城.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把建文帝赶下台,是为明成祖,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迁都北平.从此,北京一直做为统一王朝的都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4
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匾额"古渔阳"三字,充分概括了蓟县的古老历史。天津蓟县在春秋时期曾建无终子国。秦代置无终县。汉高祖元年,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建都子此。隋代大业初改名渔阳。唐朝诗人杜甫《后出塞》有"渔阳蒙侠地,击鼓吹笙竽"诗句,白居易《长恨歌》有"渔阳颦鼓动地来"诗句都指此地。在唐、辽、金、元各朝,蓟县都叫渔阳。明洪武初年,渔阳名称才被蓟州代替。

"畿东锁钥"的题匾,则概括了蓟县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以来,蓟县即为北方重镇,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西汉燕王臧荼杀辽东王韩广,东汉大将吴起杀幽州牧苗曾,东晋时后燕孟广平斩李朗,都在无终(今蓟县)这里发生。在后赵、'契丹、辽代、元、明、清直到抗日时期,这里都曾是战场。蓟县以北,古为游牧民族聚居之地,他们不断兴兵侵扰。因此,唐代、辽代、明代等历代统治者都在此设置重兵把守,并早巳筑城设防。东汉时无终即为右北平郡"四城"之一。明朝迁都北京以后,蓟县正是京城东邻,是拱卫京城的锁钥重地,因而更要在此加固城防。明陆树声《蓟州重修城楼记略》说:"蓟州为京辅要镇。……枕山带河,重关复镇,递为应援,以翼蔽镊辅。……故崇塘巨屏,特设守备,宿劲兵,丰储峙,以颛城守。"这些都说明了蓟县地理位置的重要。

蓟县城原先为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将土城包以砖石,周围九里十三步。城北有山冈阻挡,没有设门。城的东、南、西三面设门,门上建楼,城的四角建角楼。鼓楼建在城的中心。明祟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入蓟州,城被拆毁,鼓楼被焚。清朝顺治年间、康熙年间、道光年间,曾几次按明时原样重修,但或因地震、或因大火、或因年久失修,又几次毁坏。到抗日战争结束时,蓟县城上角楼全塌,城垣拆尽。城中鼓楼也破烂不堪。

现在人们看到的蓟县鼓楼,是1983年以后几年内,由蓟县人民政府几次拨款修复的。在昔日破烂的鼓楼基础上,修残补缺,包砌城台,整修楼道,油漆彩绘,使鼓楼再展新容,为天津市保留了一座历史最久的鼓楼景观,也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一处良好的游览场所。
第2个回答  2009-03-24
燕国的首都是今北京
第3个回答  2017-12-03
古代蓟州就是现在蓟县.那时还没有北京.所以和北京没一点关系.现代蓟州秦汉.古墓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