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规律

如题所述

电阻的规律: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L、电阻率ρ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电阻的影响因素如下:

1、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材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金属等;对少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如碳。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因此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是否接入电路、导体中有无电流、电流的大小等因素无关。超导体的电阻率为零,所以超导体电阻为零。

电阻超导现象如下:

各种金属导体中,银的导电性能是最好的,但还是有电阻存在。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如铝在1.39K(-271.76℃)以下,铅在7.20K(-265.95℃)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用具有这种性能的材料可以做成超导材料。已经开发出一些“高温”超导材料,它们在100K(-173℃)左右电阻就能降为零。

如果把超导现象应用于实际,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好处。在电厂发电、运输电力、储存电力等方面若能采用超导材料,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消耗。如果用超导材料制造电子元件,由于没有电阻,不必考虑散热的问题,元件尺寸可以大大的缩小,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微型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7-12
电阻的规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阻性元件的电阻规律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表明,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即电阻R等于电压V与电流I的比值,R = V / I。换句话说,当电阻值固定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电压固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当电流固定时,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当多个电阻器按照串联连接时,它们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器电阻值之和,即R = R1 + R2 + R3 +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会随着电阻器的增加而增加。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当多个电阻器按照并联连接时,它们的总电阻满足倒数之和的规律,即1/R = 1/R1 + 1/R2 + 1/R3 +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会小于任何一个并联电阻的电阻值。
电阻的功率规律:电阻器会产生热量,其功率消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即P = I^2 * R,也可以表示为P = V^2 / R。这表明当电流增大或电阻值增大时,电阻器的功率消耗会增加。
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温度会影响电阻器的电阻值,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电阻值增加,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电阻的温度系数来描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