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䜣的能力如何?他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清的灭亡?

如题所述

说到历史上的一些亲王很多人表示其实还是挺有趣的,因为他们真的挺难受的,感觉前期还是风光无限的,但是后来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他们的结局也还是挺惨的,就好比这个恭亲王奕䜣,他一开始还真的是呼风唤雨的,但是最后的结局还是挺难受的,那么他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其实仔细研究奕䜣,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也是一个满清的功臣。
这个外号鬼子六的家伙,其实比他四哥咸丰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道光没有选择鬼子六做皇上,属于有眼无珠。
事实上,奕䜣虽然是亲王,但一点没有满清贵族的昏庸和保守。相反,他颇能接受新鲜事物,锐意进取。
但是奕䜣本人性格孤傲,不懂得拍马屁拉关系,最终没有成为皇上,也成为过河拆桥的可悲卒子。
咸丰上台以后,对奕䜣是打压的。咸丰其实很清楚,自己任何方面都不如弟弟奕䜣。而奕䜣几乎是当时满清贵族里面最强的几个,咸丰的儿子估计也仍然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咸丰不但生前尽量排斥奕䜣,甚至死时都不允许他来热河吊孝,其实就是限制他的权力。
然而,咸丰做梦也没想到,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慈禧,竟然忽悠了慈安太后,然后联手奕䜣干掉了肃顺等八大臣,掌握了军权。
只是,当时的慈禧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半文盲妇女,压根不懂得治国,所以国家大事交给奕䜣这个议政王负责。
而奕䜣坐这个位子,也很称职。他一方面大搞洋务运动,一方面将主要军事力量用于对付太平军和捻军以及西北回孽叛乱。
事实证明,洋务运动虽然算是扯了一个大淡,最终在甲午灰飞烟灭,但至少延长了满清30年阳寿。
而尽全力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西北回孽叛乱,也为满清延长20年阳寿。
如果不是奕䜣,恐怕甲午战争压根不可能有什么黄海海战,什么铁甲舰打仗,而是日军摧枯拉朽攻入中国腹地,满清亡国。
只可惜,奕䜣此人压根不是合格的政客。
这家伙性格颇为有趣,萨沙很喜欢他。奕䜣平时平易近人,酷爱布库摔跤,经常去旗人视为的相扑营打架。因为他干瘦又不高,经常被人打败,摔在地上,他也不说什么。
萨沙记得有一次,奕䜣和一个大胖汉摔跤,眼见就要输。傍边奕䜣的部下召集,暗中喊了一声出左腿,结果打赢了。
谁知道大胖汉和他的旗人朋友,不知道这是奕䜣,勃然大怒,怒骂:两个人摔跤,傍边还有人指点,这他妈要脸不要?
奕䜣这才下不来台,高呼:混账东西,我是王爷。来人,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结果旁边围观的旗人赶忙劝:王爷赎罪,他们都是粗人说粗话,不要和他们计较。
被骂的奕䜣也就算了,悻悻而去,之后还是来摔跤。
旗人对奕䜣很爱戴,认为他毫无架子,根本看不出是王爷。
但是,因为他的这种平易近人,让慈禧太后很不满认为他不顾身份,多次训斥他。
同时,慈禧太后当时希望获得所有权力,奕䜣这人如果识相,就应该主动交权,不然恐怕性命难保。
谁知道,奕䜣这人脾气臭,竟然和慈禧吵架。
慈禧曾说:大胆奕䜣,没有我和皇太后(指慈安太后),哪有你议政王的位子。
奕䜣竟然硬顶:臣不明白了,议政王是祖宗留下的制度,怎么变成太后赐的了。
结果呢?
推翻肃顺刚刚4年,1865年慈禧就废除了奕䜣议政王的职务,从此奕䜣开始夹起尾巴做人,权力失去大半。
即便如此,奕䜣也全力推进洋务运动。
可以说,奕䜣作为体制内的人,推行洋务运动已经是最大最大的改革了。
即便如此,慈禧太后还是不容恩有人敢和他作对,1884年把奕䜣剩下一点点权力也废除了,让他退休。
直到甲午战争惨败,慈禧太后才想到了奕䜣的才华,又让他当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只是此时奕䜣已经六十多岁,身患各种疾病,又老又病,难以胜任,没几年就死了。
一般认为,奕䜣是从道光开始,皇族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人。
遗憾的是,他的本质任然是维护满清腐朽统治,做多也就搞搞洋务的皮毛而已,自然挽救不了帝国灭亡的命运。
其实,一个人往往因为自己所处的地位,限制了自己的才能的发挥。
如果奕䜣是个革命党,他恐怕更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