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要打有把握的仗,必然要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草船借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就想故意挤兑诸葛亮,他说想要他在10天内让诸葛亮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满口答应下来。并说只需3天足矣,并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

诸葛亮其实早已明白第三天必定起大雾。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只会射箭退敌。

果不其然,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在曹兵乱箭之下,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遍布船只俩边,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高高兴兴地回营了。

扩展资料:

原型简介:

草船借箭,历史上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不过有两个版本的。据《三国志·吴主专》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

孙权再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个跟草船借箭没什么关系,但是下面这个就有了。 在《魏略》中却不是这个说法。说孙权来的时候,不是乘轻舟,而是坐大船。

曹操也没有说箭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21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的道理: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包括对手的性格,气象条件,来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3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的道理:要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包括对手的性格,气象条件,来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3个回答  2019-08-27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周瑜的忌妒不可取,曹操的多疑不可取,诸葛亮的虽是博古通今值得学,其实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平常心,这样为人处世不会幻得幻失,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真谛。
第4个回答  2008-08-05
告诉我们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奸诈狡猾之徒。所谓礼仪之邦,只不过是骗人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