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了,怎么教育比较好?

如题所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哪怕是睿智如妖的诸葛亮也有街亭之失,而对于懵懂无知又调皮的孩子而言,犯错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面对犯错的孩子,家长一般有哪些表现呢?如果将这些家长进行分类,不外乎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简单粗暴型。
一旦孩子犯错,这种款式的家长必定给孩子来个“风雨交加”——先来一阵子发泄式的狂骂怒斥,再来一阵子的拳脚相加,其动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如同习得某一种武学体术达到化境一般。这种家长的做法,奉行的是“能动口就用出‘狮子吼’,能动手绝不瞎嚷嚷”,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做法只能“治标”,无法“治本”,过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还会犯类似的错误。

第二种:放任自流型。
放任自流型的家长有两种,一种是对孩子极其溺爱,这种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还小,哪怕孩子比他们的身高还要高出二十公分的时候他们也是坚持这种想法。结果,传说中令人憎恶痛绝的“熊孩子”就是被这种款式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另一种是“佛系家长”,这种家长认为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是天生的,犯错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该“顺其自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这种家长对孩子犯错非常淡定。可以说,这种家长“心如止水”的心态是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的。但是这种“佛系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很少有教养,这种家长的孩子无论身处哪里,都如同“焦点”一般的存在——没办法,很多人都讨厌这种款式的孩子。

第三种:浅尝辄止型。
浅尝辄止型的家长,会在孩子犯错后与孩子讲一些没什么“营养”的“大道理”,比如“打人是不对的,以后不要再打人”,这种家长所讲的道理一般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浅出,这就如同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照本宣科一般,孩子有没有把他们的道理听进去,有没有让这些“大道理”入心入脑,这种款式的家长一般没太过在乎。所以,这种家长的孩子,很可能在犯了“旧错”之后很快又犯“新错”。这种现象也让相关家长相当错愕:“我已经对孩子进行了教育,为何这熊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书上所写的是错的吗?”……

孩子犯错,家长应该如何教育?怎样“治本”?接下去听听我这个一线教师的看法,我觉得以下这些方法值得一试。

(一)家长调整情绪,给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机会和时间。
【1】通过调查,搞清楚整件事的前因后果。

只有深入调查,我们才有发言权。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吵架,如果家长知道这个信息的话,很多家长往往会选择第一时间怒发冲冠,对孩子的“不文明”行为直接采取强硬的措施,要么破口大骂,要么胖揍一顿。

但是,无论孩子犯什么错,家长都应该第一时间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先询问自己的孩子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再咨询孩子身边的同学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譬如说,孩子与人争吵,是被动反抗还是主动找茬,这二者的性质差别是比较大的,而家长教育或者惩戒孩子的方式也因犯错孩子的态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之道。而在调查事件详情的过程中,家长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尽可能以心平气和的客观态度来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

【2】了解孩子的犯错动机,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

孩子为什么犯错?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了解孩子的犯错动机的时候,尽可能让孩子冷静下来,再把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告诉家长。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犯错动机之后,可以相机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

比如孩子欺负同桌,被老师批评。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如果你是哪个同桌的话,别人动不动就打你一拳,骂你一句,你会有什么感觉?你被别人欺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如果孩子能够想通这个问题,那么就很可能会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也为接下去的孩子主动认罚埋下伏笔。

【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很多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说简单一点就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孩子是我亲生的,我想怎么骂就怎么骂,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我能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当然也有权力掌管孩子的一切!”
“孩子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犯错了就得挨揍!”……
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来一顿“青丝炒米粉”,让孩子“长记性”,是很多家长对待犯错孩子的“标准动作”,而很少有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这对通过孩子犯错来教育孩子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为家长的处事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性格和情商。

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犯下的错误,就能通过处理孩子犯错这件事,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才会“零距离”,孩子才会敞开心扉把家长当作知心人,孩子今后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校准”,做到有错必纠。同样的,孩子所犯下的过错,也会成为孩子成长成才的“养料”。

(二)陪孩子共商如何承担犯错的责任,让孩子主动接受惩罚。
⑴惩戒孩子,不可以太过简单粗暴。

在教育犯错孩子的过程中,打不一定是亲,骂不一定是爱,很可能是伤害。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带情绪打骂孩子;对孩子不是原则上的错误,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处理。太过简单粗暴地惩戒孩子,很容易点燃孩子的逆反情绪,这对教育孩子而言弊大于利。

惩戒孩子之前,家长可以自己拿出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中的自己是不是“带着杀气”,如果家长面带怨气、“杀气”和怒气去惩戒孩子,很可能只会“治标”,与“治本”之路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⑵惩戒孩子,要尽可能让孩子主动认罚。

“这件事既然你做得不对,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办?”
“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你准备怎样改正这个错误?该如何惩罚自己?”

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过错,家长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接下去的事情就比较顺畅: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认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心甘情愿地主动接受家长的处罚,甚至自己提出如何惩罚自己。

⑶惩戒孩子,要在孩子的承受范围之内。

比如孩子考试考砸了,不该错的地方错了一些。一些家长就怒不可遏,让孩子把错误的题目抄100遍(在我的印象中,一些老师也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敲山震虎”)。但我们很少想过,如果对孩子的惩戒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范围,一方面会导致高耗低效的结果,另一方面会迫使孩子出现“反弹心理”。

比如考试错误地方让孩子罚抄100遍,孩子会不会一遍遍认认真真地抄写呢?十有八九不会,孩子在罚抄的过程中字很可能会越写越乱,以后做作业的时候,如同“画符”一般的字迹就会出现在孩子的作业本中,这就与惩戒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与孩子“约法三章”,确保惩戒有理有据。
①与孩子达成共识,建立预防孩子犯错的规则。

与其在孩子犯错后打骂孩子,搞得“鸡飞狗跳”,还不如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一起探讨如何建立预防犯错的规则。孩子第一次犯错之后,除了根据具体情况惩戒孩子之外,还要与孩子“约法三章”,与孩子达成共识,让防错规则“上墙”——将规则写在纸上,贴到孩子卧室中,并加强其执行力度,时刻警醒孩子,让其不敢、不想、不能越过“雷池”半步。

②在公共场合不能打骂孩子,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了,不分场合逮住孩子就揍。我觉得这种不顾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犯错,家长再生气也要平复一下心情,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言语来教导孩子,而不是一下子就祭出体罚孩子的“撒手锏”。家长的威严,是建立在孩子尊重家长的前提下,家长让孩子在公共场合颜面扫地,那么教育孩子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③尊重孩子,别把孩子当成随圆就方的“橡皮筋”。

孩子不是家长随圆就方的“橡皮筋”,而是有着独立意识和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像尊重别人一样尊重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把内心深处的想法说出来,然后找到比打骂孩子更管用的方法阻止孩子习惯性犯错。

④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要尽量保证“原件”无瑕。

在生中,我们往往见识到这样的现象:某个家长平时不守信用,而他的孩子也很可能经常说谎;而当见识到孩子说谎不眨眼,那个家长一下子暴跳如雷……其实,孩子只不过是家长的“复印件”而已,家长只有尽量保证自己这份“原件”无瑕,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要改掉撒谎的毛病,才有转机。家长与其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对孩子吼哑了嗓子,不如在自己的人品和言行上做出了样子。

有一次,我去二姐夫家做客,做客期间,我看到二姐夫一天抽了好几包烟。二姐夫的父亲看到后很生气:只见老人家一边“吞云吐雾”(自己也在抽烟),一边对二姐夫“循循善诱”:“我跟你说啊,抽烟真的非常不好(说话间猛吸一口烟),咳咳……抽烟很浪费钱的,你一年到头也没挣几个钱(再猛吸一口烟),咳咳……”

家长如果是用这样的方式对待犯错的孩子,会起到什么作用?当然是反作用!让孩子不要玩手机游戏,家长自己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应该把手机装在自己口袋里,不要将手机当成自己的“热恋情人”;家长要求孩子不要在做作业之前看电视,那么家长自己就不要为了追剧而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把电视的音量调得特别大……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其根源就在家长自己身上。

⑤惩戒孩子,“爱”不能缺席。

前不久,朋友在网上买了一种教训孩子的“神器”——一根棍子,这种棍子好像价格还不便宜。为什么要买这种“神器”,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朋友告诉我:“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才能出孝子,而且孩子犯错之后,我一棍子打下去,感觉特别爽!……”

听完朋友的解释,我啼笑皆非:打自己的孩子居然能感觉到“爽”?虽然打了孩子之后可能让其在短时间内“长记性”,但惩戒孩子的时候只顾着自己的“爽”而忘了孩子性格的培养和自尊心的呵护,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细思极恐!在惩戒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爱孩子、在乎孩子的,这种爱是孩子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的温情。

总而言之,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冷静下来,对孩子犯错的原因进行“精准把脉”,再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并形成有针对性的防错规则用以“治本”,让孩子把曾经犯过的错误化为成长的“营养”,在家长爱的“阳光雨露”中健康、茁壮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6
孩子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孩子犯错时,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普通家长,看到孩子犯点小错,就特别严厉地加以指责,有的甚至说出一些很难听的话,比如“你猪脑子啊”“这都不会,还能干啥”之类的。 而聪明家长就很有耐心,他们允许孩子犯错,在孩子犯错时,不仅不会批评孩子,还会温柔的鼓励孩子:“别着急,再好好想想,你可以的。” 本来没多大点事,家长一批评,孩子急的就什么也不会了;而家长要是鼓励一下的话,没准还能激发出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灵光一现,想出什么好主意来呢。 给孩子一些试错的机会,就是在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知错后改就会成长,我们得把握好方式,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