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吏三别中的三吏是哪三吏

如题所述

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吏三别作品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此时杜甫被贬,离开洛阳,途经新安、潼关、石壕,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引起了诗人感情上强烈的震动。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的困苦和对老的同情。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所以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越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关键句翻译: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老妇说他的三个儿子戌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三吏”赏析:

《新安吏》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

《石壕吏》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潼关吏》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以缓急有致、神情毕现、形象鲜明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神态,是此诗主要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