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如何落实语文素养

如题所述

、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从学科角度讲,要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学科及其教学是为学生素养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把教学局限于狭隘的学科本位中,过分地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与内容,任务和要求,这样将十分不利于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并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哲学气质的人才。”实际上,任何学科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以分为表层结构(表层意义)和深层结构(深层意义)。表层意义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直接表述的学科内容(概念、命题、理论)(内涵和意义),深层意义是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和意义之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方法论、生活意义(文化意义)。表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是显性的、逻辑的(系统的)、主线的。深层结构和意义的存在方式则是隐性的、渗透的(分散的)、暗线的。但它是学生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决定性的东西)。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很牢固,解题能力也很强,但是你跟他相处,马上就会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是素养!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二、学校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三大核心素养
我们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看成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我们也把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先进)的思维方式和优秀(良好)的品格(品性)看成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
价值观是一个人心灵的风向标(管“心”的)。一个人首先应该对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有意义的、好的、对的,什么东西是值得追求的、坚守的、效仿的,有正确的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这是为人之根本(是人的观念系统的“根目录”,其他观念都是“子目录”),学校教育若不在这上面扎根,就会迷失方向,人的素养就会有根本的缺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在近十七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小学语文素养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重点。当孩子处于1-2年级的时候,学习习惯的养成,成为教学中的关键。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在作业和测试中往往优于学习习惯差的同学。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1、每天养成1-2小时的阅读习惯。孩子的阅读认知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有助于孩子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为作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助于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见闻和感受。所以,多读书,读好书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的环节。除了学校内的晨读,诵读,孩子还应当回家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2、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书写的重要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发展更是贯穿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掌握正确的书写,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有助于孩子对文字的理解和我们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承。所以除了语文课上要求孩子掌握的生字,词语,孩子必须熟记和认识,回家,家长也应当督促孩子每天练字1-2篇,避免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3、养成错题整理的习惯。孩子往往忽视这一个环节,殊不知这个环节能为够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老师每天会布置作业,为了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会采取适当的测试,孩子们如果把常错的题整理成集,在我们期末考试复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有重点的复习,考试的时候避免错误的再次的发生。甚至在毕业考试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用来复习,所以这一个学习习惯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和其它科学习都必备的本领。

当然还有很多好学习习惯是我们小学生必备的,在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养成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中运用。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孩子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那么有哪些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呢:

1.日积月累。孩子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比如:读新闻,网络检索,身边的趣事搜集等。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每日一练,选择3-5个孩子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搜集素材。

2.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通过社会实践、贴近社会生活的习作指导、或者结合其它学科开展我们语文的课堂。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当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或者学生需要时,偶尔改变一下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语文课堂,还应

该融入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在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落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得,希望在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的三方努力中,我们能够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落实得更好,更到位,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语文
第2个回答  2021-08-08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要培养学生读懂并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课文的表现手法,学会积累、理解、梳理文章的知识点以及整合文本传递出来的信息。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还要培养学生用书面语言传达感情,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理解能力的提高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鸟语》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哪些鸟儿对话?这些鸟儿说了什么?从鸟语中你的收获是什么?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浅层次的思维,更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考鸟语的深层次的含义,丰富了学生语文理解的能力。
2、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宽学习语文的领域,重视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相互渗透,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告诉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不能把语文学科孤立化,应该重视它的跨学科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它融进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去。例如《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涉及到科学知识,《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关系到气候学的知识、《海底世界》、《恐龙》涉及到生物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在语文课文中涉及其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的拓展展和语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应该结合教育目标,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时,我安排学生扮演记者的角色,去采访走进霍金,让学生与霍金对话,与此同时我又提问同学,当我们也遭受这样的悲惨命运时,你们会怎么做?如果霍金先生现在就在我们教室里,你们要和他说些什么呢?这一系列的活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闸门,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悟到霍金的精神魅力。
第3个回答  2021-08-06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vCWgG-gnepPtznySWMmFg

 提取码: mrju

通过童话、寓言、儿歌等内容,力图从孩子发展领域所涉及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创造力、观察力、注意力等方面为孩子将来学好语文打基础。 

希望这份文件可以帮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第4个回答  2020-10-12
一年级的语文素养就是在字词句段中中,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