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工作不适应,怎么办?

如题所述

初入职场,如何迅速融入工作?

1

昨天,帮一个朋友到国税局注销公司。这是我第一次,比较密切的与税务局打交道。

这样一件在旁人看来,非常琐碎又难缠的事情,我花了半天的时间给他搞定了。

办完事,我开玩笑跟税务员说,你们也并非那么不好打交道嘛!

他笑笑说,曾经还有一个新入职的小女孩,每次来税务局办事就肚子疼,觉得压力太大。

老板也疑惑,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她办不好?

我想这是新人初入职场,所遇到的普遍困境。

回想多年前的自己,跌跌撞撞,懵懂不已,突然想写一写心得体会,教教新人如何迅速地融入工作环境。

2

作为一个新人,刚到一家公司,既没有扎实的专业资本,也没有熟络的职场人脉。

看起来工作似乎无从下手。其实这个时候,你有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本,就是时间。

因为,刚刚毕业有大把的精力,可以早起,可以晚睡。

因为,没有成家立业,不会有妻儿要照顾,分散精力。

8个小时内,你可以全力工作;8个小时之外,你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电视剧《步步惊心》中若曦在花园中问四爷的喜好。你看,四爷怎么回答?

”太平猴魁、玉蔻糕、 雨后青蓝、 白地皴、染花蝶图,喜欢狗、讨厌猫,讨厌辣椒、不喜欢饮酒,这些十三弟都告诉你了吧?“

可想而知,就了解四爷喜好这一件事情上,若曦在课外也下了很多功夫。

税务局9点上班,昨天我8点多就到了。

在这提早的半个小时内,我与其中两位早到的工作人员熟络了几句。

他们就将我要办事的表格提早交给我填写,为我节省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这就印证了一句古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我特别建议职场新人,每天能提早到公司,整理整理大家共同的办公环境。

在这其中去观察每一个人的习性与嗜好,见微知著。这绝对是了解你同事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比如我的同事A,桌面总是摆着各种各样新奇又实用的小生活物件。

一看就是一个非常亲和又能干的小管家婆。

因此,在这个城市,哪里有好吃的可以招待客户,哪里有好玩儿的可以举办团队活动,问她准没错。

比如我的同事B,他的台前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日程安排表,用不同的颜色标明,

桌面还有很多专业书籍。那么,我工作上的专业请教必定找他。

你看一个小小的提前动作,你就比其他的新人多掌握了许多有用的资讯。

3

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首先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称谓。

与你猜测的相反,我并不是要你去尊称你的前辈们。

假若,你能够做到,没大没小不论尊卑,迅速进入他们独特的语境,那么融入团队是分分钟的事情。

如果上班的第一天,你听到的都是,Merry、Caicery,Lucy

那么,你最好忘掉老祖宗,临时叫个Dogy也行!

为什么?因为就在小小的称谓里,已经融贯了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

比如,习惯英文称谓的公司老板必定有香港或者海外的背景经历。

早期,到马云的公司,你会发现他不叫马云,而叫风清扬。

因为他崇尚的是六脉神剑般的管理哲学。他所有的高管都取了一个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名。

曾经这方面我就做的非常不好。

我习惯了尊敬和客气,以至于一段时期内,总觉得自己与同事格格不入。

这会儿就完全不同了。

在税务局,听到他们叫大成哥,我也大大方方的这么称他。

他也不把我当外人,办得好的就夸,办得不好的也不客气地数落。

这么来来回回的直爽利落,事情反倒办得更有效率。

4

大学生步入社会,最难的就是心理断奶。

从一个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人,走向凡事独立承受与担当的成年人,

心智的转变难于身体的适应。

打个最简单的比喻,你能放下你那点小自尊吗?

你刚来一不知情二不知理的情况下,还想让前辈们把你当爷一样,尊着,敬着,仰仗着?

那恐怕是共产主义社会都难以达到的超高境界吧!

我欣赏的职场新人,是懂得勇敢示弱、卖萌、求饶、认可怜的。

因为他有着成熟的心理认知,

知道在未知的领域自己的无知,知道在将事情做好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格的高低。

没本事,即便是腰杆挺得像祖国的小白杨,那也然并卵。

在做好事情之前,自尊心算个P啊!

5

然而,别以为搞定了同事,融入了文化,懂得服软,你就度过了新人的魔鬼期。

最重要的一环还没说呢!

那就是打起12分精神,珍惜初入职场的每一秒钟,进行专业积累与打磨,尽快输出自己的作品。

因为企业每一个岗位的设定都有其专业要求。

企业的运转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这一环不能顺利地推动下一张牌,整个游戏就将在你这里终止。

所以你掌握的并非你个人的时间,而是企业的生命时钟。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每天带着问题寻找答案。

假如,你是一个新入职的文案,那么就要搞清楚:

我服务的企业对象是谁?

他们的行业有什么样的特性?

产品对应的消费人群是谁?

对他们做推广,什么样的文风更加恰当?

这些问题各个击破,你的专业能力也将逐步凸显。

简而言之,新人需要做到四个字——外松内紧。

外在为人处世,落落大方,给人轻松自在、自信亲和的印象;

内在对自己提出严格的专业追求,步步夯实职场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25
刚涉入职场的我们,充满朝气有理想,遇事处理方式直接,敢想敢为,一般也是公司上上下下极为关注的群体。有些人往往一进单位就表现出超常的热情,有些如鱼得水,有些适得其反。也就是像我这种RT了。,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都是一种学习和积累。

对于一开始进入社会主流群体的90后的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是备受关注与照顾的一代。但进入社会后,身边围绕着的不再是爸爸妈妈或是老师的角色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且合作的基础是在性格或能力等方面能否与之合作,此时的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调整对自我角色的认知。这种从过去被宠爱、被照顾的角色一下子沦落到去支持他人、被边缘化的角色,其造成的心理落差比较大。但是如果能清晰地认识到这样的心理落差的存在,一定会慢慢适应,并且努力让自己丰满起来,进入到合作伙伴的角色关系中去。

注意沟通,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我们是充满朝气、理想可爱的人,我们有憧憬有冲劲,遇事处理方式比较直接,敢想敢为,这是许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所缺乏的特质,也是很多公司需要的性格要素。即便如此,也要注意与人沟通的技巧,特别是对于彼此不太熟悉的人来说,可能无法像家人同学般理解你包容你,因而礼貌的沟通方式远比横冲直撞、单刀直入的方式要好得多~

自我充电,自我思考。不断充实个人能力是你立身职场的基础,无论职场新人老人都需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不断充电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无论你的人际关系或是职场地位怎样,都不要忽视自身能力的提升,赖得住寂寞抓住工作提升重点,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如果你确实不喜欢当下的工作,不适应。那么久好好思量一下你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你要怎么得到,你要怎么努力。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相信考虑之后你会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

对于职场新人,刚开始一般放低自己的姿态,多多向同辈长辈学习,通过公司的资料、各种沟通的场合、网络上的相关资料等等不断学习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并将之应用到工作中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知识,提升技能,当你的知识积蓄得越来越高时,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和事围绕在你周边,那个时候也许你就明白,“人们围在一起”是在做事情,同时也是在交朋友系。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让你好好审视下自己的看法。
第2个回答  2016-09-25
刚涉入职场的我们,充满朝气有理想,遇事处理方式直接,敢想敢为,一般也是公司上上下下极为关注的群体。有些人往往一进单位就表现出超常的热情,有些如鱼得水,有些适得其反。也就是像我这种RT了。,对于职场新人来说,这都是一种学习和积累。

对于一开始进入社会主流群体的90后的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都是备受关注与照顾的一代。但进入社会后,身边围绕着的不再是爸爸妈妈或是老师的角色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且合作的基础是在性格或能力等方面能否与之合作,此时的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调整对自我角色的认知。这种从过去被宠爱、被照顾的角色一下子沦落到去支持他人、被边缘化的角色,其造成的心理落差比较大。但是如果能清晰地认识到这样的心理落差的存在,一定会慢慢适应,并且努力让自己丰满起来,进入到合作伙伴的角色关系中去。

注意沟通,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我们是充满朝气、理想可爱的人,我们有憧憬有冲劲,遇事处理方式比较直接,敢想敢为,这是许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所缺乏的特质,也是很多公司需要的性格要素。即便如此,也要注意与人沟通的技巧,特别是对于彼此不太熟悉的人来说,可能无法像家人同学般理解你包容你,因而礼貌的沟通方式远比横冲直撞、单刀直入的方式要好得多~

自我充电,自我思考。不断充实个人能力是你立身职场的基础,无论职场新人老人都需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不断充电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无论你的人际关系或是职场地位怎样,都不要忽视自身能力的提升,赖得住寂寞抓住工作提升重点,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而如果你确实不喜欢当下的工作,不适应。那么久好好思量一下你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你要怎么得到,你要怎么努力。需要的时间又是多少。相信考虑之后你会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

对于职场新人,刚开始一般放低自己的姿态,多多向同辈长辈学习,通过公司的资料、各种沟通的场合、网络上的相关资料等等不断学习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并将之应用到工作中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知识,提升技能,当你的知识积蓄得越来越高时,自然会有更多的人和事围绕在你周边,那个时候也许你就明白,“人们围在一起”是在做事情,同时也是在交朋友系。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让你好好审视下自己的看法。
第3个回答  2016-09-28
初入职场,如何迅速融入工作?

1

昨天,帮一个朋友到国税局注销公司。这是我第一次,比较密切的与税务局打交道。

这样一件在旁人看来,非常琐碎又难缠的事情,我花了半天的时间给他搞定了。

办完事,我开玩笑跟税务员说,你们也并非那么不好打交道嘛!

他笑笑说,曾经还有一个新入职的小女孩,每次来税务局办事就肚子疼,觉得压力太大。

老板也疑惑,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她办不好?

我想这是新人初入职场,所遇到的普遍困境。

回想多年前的自己,跌跌撞撞,懵懂不已,突然想写一写心得体会,教教新人如何迅速地融入工作环境。

2

作为一个新人,刚到一家公司,既没有扎实的专业资本,也没有熟络的职场人脉。

看起来工作似乎无从下手。其实这个时候,你有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本,就是时间。

因为,刚刚毕业有大把的精力,可以早起,可以晚睡。

因为,没有成家立业,不会有妻儿要照顾,分散精力。

8个小时内,你可以全力工作;8个小时之外,你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电视剧《步步惊心》中若曦在花园中问四爷的喜好。你看,四爷怎么回答?

”太平猴魁、玉蔻糕、 雨后青蓝、 白地皴、染花蝶图,喜欢狗、讨厌猫,讨厌辣椒、不喜欢饮酒,这些十三弟都告诉你了吧?“

可想而知,就了解四爷喜好这一件事情上,若曦在课外也下了很多功夫。

税务局9点上班,昨天我8点多就到了。

在这提早的半个小时内,我与其中两位早到的工作人员熟络了几句。

他们就将我要办事的表格提早交给我填写,为我节省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这就印证了一句古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我特别建议职场新人,每天能提早到公司,整理整理大家共同的办公环境。

在这其中去观察每一个人的习性与嗜好,见微知著。这绝对是了解你同事的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比如我的同事A,桌面总是摆着各种各样新奇又实用的小生活物件。

一看就是一个非常亲和又能干的小管家婆。

因此,在这个城市,哪里有好吃的可以招待客户,哪里有好玩儿的可以举办团队活动,问她准没错。

比如我的同事B,他的台前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日程安排表,用不同的颜色标明,

桌面还有很多专业书籍。那么,我工作上的专业请教必定找他。

你看一个小小的提前动作,你就比其他的新人多掌握了许多有用的资讯。

3

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首先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称谓。

与你猜测的相反,我并不是要你去尊称你的前辈们。

假若,你能够做到,没大没小不论尊卑,迅速进入他们独特的语境,那么融入团队是分分钟的事情。

如果上班的第一天,你听到的都是,Merry、Caicery,Lucy

那么,你最好忘掉老祖宗,临时叫个Dogy也行!

为什么?因为就在小小的称谓里,已经融贯了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

比如,习惯英文称谓的公司老板必定有香港或者海外的背景经历。

早期,到马云的公司,你会发现他不叫马云,而叫风清扬。

因为他崇尚的是六脉神剑般的管理哲学。他所有的高管都取了一个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名。

曾经这方面我就做的非常不好。

我习惯了尊敬和客气,以至于一段时期内,总觉得自己与同事格格不入。

这会儿就完全不同了。

在税务局,听到他们叫大成哥,我也大大方方的这么称他。

他也不把我当外人,办得好的就夸,办得不好的也不客气地数落。

这么来来回回的直爽利落,事情反倒办得更有效率。

4

大学生步入社会,最难的就是心理断奶。

从一个衣食无忧,备受呵护的人,走向凡事独立承受与担当的成年人,

心智的转变难于身体的适应。

打个最简单的比喻,你能放下你那点小自尊吗?

你刚来一不知情二不知理的情况下,还想让前辈们把你当爷一样,尊着,敬着,仰仗着?

那恐怕是共产主义社会都难以达到的超高境界吧!

我欣赏的职场新人,是懂得勇敢示弱、卖萌、求饶、认可怜的。

因为他有着成熟的心理认知,

知道在未知的领域自己的无知,知道在将事情做好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格的高低。

没本事,即便是腰杆挺得像祖国的小白杨,那也然并卵。

在做好事情之前,自尊心算个P啊!

5

然而,别以为搞定了同事,融入了文化,懂得服软,你就度过了新人的魔鬼期。

最重要的一环还没说呢!

那就是打起12分精神,珍惜初入职场的每一秒钟,进行专业积累与打磨,尽快输出自己的作品。

因为企业每一个岗位的设定都有其专业要求。

企业的运转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这一环不能顺利地推动下一张牌,整个游戏就将在你这里终止。

所以你掌握的并非你个人的时间,而是企业的生命时钟。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每天带着问题寻找答案。

假如,你是一个新入职的文案,那么就要搞清楚:

我服务的企业对象是谁?

他们的行业有什么样的特性?

产品对应的消费人群是谁?

对他们做推广,什么样的文风更加恰当?

这些问题各个击破,你的专业能力也将逐步凸显。

简而言之,新人需要做到四个字——外松内紧。

外在为人处世,落落大方,给人轻松自在、自信亲和的印象;

内在对自己提出严格的专业追求,步步夯实职场价值。
第4个回答  2016-09-12
初入职场,远离曾经熟悉的学校、要好的朋友、爱父母,在一个新的环境里独自打拼,刚开始的不适应、不熟悉会感到非常迷茫,怎么办?或许下面的这个实例能给一些答案。

年初,非常幸运的以“HR intern”的身份入职某互联网公司。在160天的工作生活中,在与身边小伙伴、各位前辈的学习过程中,以下几点让时刻受益:

1.远离comfortable zone

偶尔和老大聊起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worker”,最后话题转到啦什么样的人可以持续保持竞争力,不被淘汰,得到的答案是“常年做同样工作的人”最容易被淘汰。

理解的远离comfortable zone是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不要成为一颗螺丝钉。

同时鉴于时间、精力、脑力的有限性,觉得要围绕并且结合当前及近短期的目标、工作内容来展开学习,合理安排。比如作为HR实习生的时候,在学写代码和了解公司整体架构两项中,会优先选择后者,因为组织架构的熟悉对目前的工作帮助更大,代码的学习可以稍稍推后,或者安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辅助性学习。

2.多总结、多反思

习惯于每天工作结束后就以下四点进行纸质版的总结:“今日工作内容、出错点、可提高点、优秀点”四大项进行梳理。每天的按时梳理,能够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形成工作闭环,避免同样的错误,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同时在内部转岗面试时候,“梳理笔记本”帮了很大的忙,在面试过程中,可以清晰、准确、快速的回忆起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以日常工作为例具体的回答面试官问题,证明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觉得更重要的是,通过每天的反思总结,可以发现自己是否适合、喜欢当前的工作,工作的内容带给的是原地踏步还是不断提高,避免过于感性的判断是否要在此岗位继续学习。

3.给自己“贴标签”

“贴标签”这个词是在内部培训课上学习到的,是说要有意识的给自己“贴标签”。比如是想给自己贴上“靠谱”OR“不靠谱”,“高效率”OR“拖延症”?觉得也可以理解成由目标出发指导行为。

4.为了努力本身而努力,而不是结果

在一次内训课上,老师问啦一个问题:如何能从T3升到T4?(PS:T是公司的技术序列,3为最低,依次往上升高,此处是指如何升职的意思)

有人说找合适的机会报备总监,有人说跳槽到别的公司再跳回来,也有人说等高T离职有名额的时候申请。最后老师的答案是:在T3时,先到达T4的水平,拥有T4的技术,做了T4的工作。才有机会升到T4。

恍然大悟。

5.永远别放弃

其实是第四次面试的时候才得到机会。

第一次是2015年12月的第一天,经历过买错机票飞奔到汉口站,拖着行李箱辗转来到北京,得到的面试反馈是学习能力差、没有互联网思维、不够机灵。

第二次是2016年1月21日,大三上学期最后一门课考完,凌晨一点到达首都机场,凌晨三点拖着行李在漆黑的北京胡同里面找青旅,这一次面试没有得到任何反馈。

第三次是过年的前一天接到通知,最后因为工作偏向体力活选择了一名男生。每次面试结束之后都有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

200多天前,只有一个行李箱和想去工作的心。

现在除了每天学习到的运营+BD新知识,还有三盆花,一条鱼,一只猫(这其中不包括被养死的三盆花,三条鱼,一只金丝熊),还收获了可以分担的小伙伴。

所以永远别放弃,哪儿怕是第五次第N次。 只要有一次实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