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发展史?

我想要找的网上怎么找不到啊...= =||
因为今年是我国举办奥运会,想找一些关于以往(从头开始)咱们国家参加奥运会的发展是多么突飞猛进,并且再找找我国到今天举办奥运会有多么来之不易。

谢谢大家~!(我要写作文用,如果有什么好的作文也可以推荐下。但一定要记得是帮我找前面的为主哦!)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希腊雅典的信函,邀请中国参加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大会(世运会),清官员不知奥运为何物,连信都懒得回。

  1907年10月24日,天津举办第5届校际运动会,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张伯苓,趁此机会呼吁清政府成立世运会代表队。第二年,张伯苓又撰文吁请清政府主办世运会。1922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王正廷被聘为国际奥运委员会委员,此后国际奥委会又增加两名中国奥委会委员,他们是孔祥熙(1939年)和董守义(1947年)。1928年7月,第9届奥运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中国驻荷公使罗忠治和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干事宋如海,代表中国出席了开幕仪式,但未派运动员参赛。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当时正值日本侵略中国,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中国与奥运一开始接触就发生了政治瓜葛。这年,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筹委会发函邀请中国派代表团赴会,但国民党政府却以中日关系紧张为由,决定不派队参加。此时,侵略东北的日本军方和伪满洲国抢先以“满洲国”名义报名,让东北大学体育科毕业的短跑名将刘长春和中距离好手于希渭参赛。

  刘长春听到消息后,立即在《大公报》上发表声明说:“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是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伪满洲国报名参加奥运的行动,立即引发全国各地青年学生的强烈抗议,在同仇敌忾的大目标下,张学良在1932年7月1日东北大学体育科毕业典礼上公开宣布:“刘长春、于希渭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少帅慷慨解囊,拨出8000现洋给刘、于、宋三人作旅费,并要求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会长王正廷和副会长张伯苓,采取应变措施以阻止伪满洲国参赛。

  决定参赛后,张伯苓急电奥委会,为刘、于补办报名手续,然而报名期限已过,于是王正廷通过外交途径和争取国际同情的方式,迫使奥委会撤销了伪满洲国的报名资格,以接纳中国代表团。刘长春和领队沈嗣良、教练宋君复从上海搭轮船先抵洛城,于希渭则因身陷大连,遭日寇软禁而未能成行。

  刘长春等三人在太平洋上颠簸了23天才到美国,下船后立即赶赴奥运会场参加开幕式。领队沈嗣良为了“壮大行色”,临时拉了一名华人、一名韩国人和一名美国人加入中国代表队行列,由刘长春掌旗,沈嗣良殿后,宋君复与三名杂牌军充当团员,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会场。事后,一名美国记者写了一篇《刘长春——代表四亿人口的唯一运动员》的报道,以嘲讽的口气质疑:“中国人也会跑吗?”

  那一次,刘长春因舟车劳顿,身心俱疲,未能取得100米和200米的复赛权,但他的参赛,却为日后的炎黄子孙铺下了奥运坦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