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五绝《静夜思》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格律诗的平仄

如题所述

我认为,第一,唐朝是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的分水岭,到唐朝中期,近体诗才走向成熟,所以经常出现古体诗和近体诗混用的现象。如
床前明月光
平平平仄平
疑是地上霜
平仄仄仄平
举头望明月
仄平仄平仄
低头思故乡
平仄平仄平
这是一首平起首句入韵的五言绝句,但首句就犯了格律诗的大忌"孤仄″,像李白这样的诗人不可能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度看,又符合要求,这就是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混用。后两句的格律在当时是被认可的近体诗格律。其实这同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一样,1919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倡白话文,可到了1949年,30年过去了,很多学者的文章仍然是半文半白。
第二,诗人写诗,是把意境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格律。唐晚期一直到明清的诗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优秀作品不符合近体诗的格律,尤其是杜甫的诗,随心所欲,很少注重格律,但非常注重意境,这可能就是被奉为"诗圣"的原因吧!
就拿现在的对联来说吧,相当一部分对联不符合楹联协会颁布的楹联格律的要求,更不符合"对仗"的要求,却很受人们欢迎。为什么?意境好,喜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