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觉心理学?

如题所述

视觉心理学是一个细化的分类,主要是指外界影像通过视觉器官引起的心理机理反应,是一个由外在向内在的过程,这一过程比较复杂,因为外界影像丰富,内心心理机能复杂,两者在相互联结并发生转化时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同的人不同的影像、相同的人相同的影像以及不同的人相同的影像和相同的人不同的影像产生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比如,同样看到一朵花,人开心时觉其艳丽,伤心时觉其凄婉;同一处风景,初来之人欣赏其美丽,久住之人感觉其平淡等。当然,也有一些共同的反应,它基于外在影像特征和民俗文化特征以及地域因素等在不同程度上会对部分群体产生相同的心理感觉或反应,比如雨过天空出现彩虹,人们普遍觉得美丽;看到一条龙的图像,英国民众觉其邪恶而恐惧,中国民众将自己作为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等。

综上视觉心理学的定义,任何形式与概念的关系都可以引起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当我们看到一个不熟悉的东西时,只要在适当的范围内,就能反映出形象与概念的关系,我们就能有认识这件事物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欺骗人类的视觉系统而呈现出实际并不存在的或是对存在事物歪曲后再呈现的视觉,其形成的原因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1.外在因素首先,客体具有多义性,多义性是一个整体给人多重含义,大众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这种多义性会使观者产生幻觉。当一种知觉成立的时候,另一种知觉出于忽略的状态,或者两种知觉没有同时出现,因此给观者形成了幻觉。

其次,强烈的刺激作用停止后,仿佛会给人留下一种痕迹,这种痕迹被称作“视觉后像”,视觉后像分为两种:正像和负像。

正像是指视觉神经在受到某种外在刺激后感知到的运动规律,例如我们在看到不停闪烁的光照在白色的墙面上的时候,由于速度的不同照射在墙面上光的面积就不同,每种颜色的光线互相交错,我们就会感知到各种形状,其实每束光在射出来的时候都是均匀的射线,多重光线重复运动给我们的视网膜留下了“残像”。

负像是指视觉疲劳后会使人感受到相反的方向的视觉效果,例如我们紧盯着一条直线看,由于视觉疲劳我们就会感觉到这条直线变弯了。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常常运用这种“视觉后像”,在心理学上也运用这种手法,测试人的心理承受力,假如我们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视觉后像,那么,将会出现异彩斑斓、丰富多彩的世界,利用其更能增添视觉效果的渲染力和表现力。

2.内在因素第一,生理因素。我们通常观察事物是通过眼睛直观感受的,观察事物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光通过物体的反射进入人的眼睛,这一复合视觉印象进入大脑,然后在视网膜上“成像”;二是视神经将此物体的形象传入人脑后,人脑对此物像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在这一系列视觉产生图形的过程中,需要人脑和眼睛的参与,最终成像。从生理角度解释,视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人眼对事物的感受、视觉神经的作用引起的。

第二,心理因素。我们通常所看到的错觉大多是由于我们心理原因所导致的,例如,我们看事物的时候往往是眼睛在观察的同时大脑已经按照惯性的、固有的思维做出了判断,然而设计者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因素,巧妙地设计,打破固有的观念,引导观者,从而产生视错觉,因此,很多现代设计中,不同形式多媒体不断加入加深了设计的展示美感,更好地传达艺术美,不断调节观者的审美意识,运用视觉经验满足视觉及心理需求,使人们轻松地接受其中传达的艺术,而不是机械冷静地去承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