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十块大洋能够买到多少东西?

民国时期的经济情况如何?

说到民国的标记,很多人会想到银元。银元的购买力自然不是铜币、滥发的法币所能比的,俗话说:一块钱不算少,十块钱不算多。在民国时期,十块大洋能够买到多少东西呢?

民国的物价极不稳定,相对来说,北方的物价要比南方低一些,一线城市的物价要比二三线城市高出一些。以大米为,20年代的上海,每石大米售价在10个银元,差不多是每斤大米7-8角钱,面粉也是这个价格。

再往前,民国初年那会,一石大米不过6圆左右。而同一时期的贵州安顺一带,正常年月,一石米不过3-4圆。但是到了30年代后期,随着抗战的爆发,通货膨胀严重,全国粮价普遍上涨。40年代末期,在上海,100元法币只能买到2粒米并非咄咄怪事。

完粮食,我们再来说说肉食。那个年代的猪肉比牛肉、羊肉要贵上一些。30年代初期的广州,牛肉一斤0.6圆、瘦猪肉每斤0.9圆,这同民国初年的牛肉每斤0.15圆,猪肉每斤0.28圆,已翻了好几倍。越往民国后期,肉价腾腾上扬,一般家庭真个是吃不起啊,吃着吃着就穷了。

想像在的国民级餐饮--火锅,三五好友吃一顿起码也得两三百元,而在民国时期的北京,一块大洋就可以请上朋友吃顿涮羊肉了。但是如果邀请朋友在饭店吃一桌说得过去的酒席,这一块大洋就不够看了,即便是不含酒水,一顿下来也得3-10块大洋。

著名作家郁达夫好吃,在他的日记里,下馆子占了很大的内容,每月的稿费差不多都花在了饭店里。1923年,郁达夫曾请潦倒困顿中的沈从文去四如春饭馆海吃一顿,花去了一块七毛钱,郁达夫用五块钱买单,找的零钱都给了沈从文。几十年后,沈从文回忆此事,泪眼婆娑,满怀感激。

民国时期的物价水平,三言两语是道不完的,这里也只能略窥一斑。这么说吧,民国时期,在大城市月挣十块大洋,也就跟现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职场上的小白领,月入5-7千的样子,扣除房租、伙食费,一月所剩无几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民国是一个难以衡量的时间,物件也是很难稳定。南北差异明显,一些地区随着战争物件更是吓人。尤其是到了30年代之后,全国的粮价都高得吓人。

在20年代的上海,每斤大米在8毛钱左右,用10块钱也是能够买到不少的大米或者面粉的。但是战争之后的价格就不一样了,甚至出现100法币买到两粒米的现象。买肉的话能够买到8斤左右的猪肉,这还是民国初期的价格。毕竟那个时候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到了民国后期这个价格就别想了,根本就不用想吃肉。

换个方式来看10元大洋,在民国我们出去吃一顿饭,请客也就花费10元。毕竟那个时候的物件算下来,加上吃喝的总共10元大洋已经是吃得比较不错的了。像现在的普通小餐馆,随便下一顿火锅至少也得200—300元出去了吧。

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普通人凭借体力就能拿到20多块大洋,有着单位照顾的人群更是能够拿到50以上的大洋,像是那些医生之类的更是能够上百元。在买布料上1块大洋可以搞到10多米的上好料子,甚至5块大洋就已经能够租个门面来营生了。

总体来说,完全衡量民国的物价是不可能的。毕竟时代变迁和战争问题还有呢,那个时候的全民着重点也不一样。就像是鲁迅买套房子花了3500块大洋一样,那个时候对于房子的概念不重。差不多10块大洋能够和现在的6000多元月收入差不多,毕竟生活需求就不一样了。

第2个回答  2019-07-11
一块大洋,那么相当于100块钱,10块大洋,也就是相当于1000块钱左右吧。
第3个回答  2019-07-25
南北差别比较大!北平一块大洋可以买一袋50斤重的面粉,做两身普通北平百姓穿的衣服!润芝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做临时工,一个月8块钱够养活一家人了!
第4个回答  2019-07-25
十块大洋可买一头大牛和一头小牛(7~8元/头),彭德怀年少时帮人划船,一个月才挣了一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