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山风景区的景点介绍

如题所述

孙膑书院
孙膑书院亦称九仙书院、靴谷书院,坐落在九仙山游览区内,仓敖岭西麓抱犊峰下,始建年代无考,相传此为齐国军事家孙膑聚徒讲学之处。孙膑在马陵大捷之后,辞去军师之职,遍寻齐地名山,选中此处,盖石屋三间,隐居此中研读兵法,总结自己多年作战指挥经验,在此写成了千古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由于年代久远,原有的房屋己倒塌,康熙年间文人李澄中曾赋诗曰:“孙子何年去?空余此讲堂。云深丹灶冷,竹覆石坛荒”。1996年8月,重新进行修复。修建后的孙膑书院为正堂二间,总面积50平方米,石墙、原木屋顶,并在屋内陈设了孙膑塑像。书屋平台以下,筑55级石阶至谷底,以供游人登临瞻书仰。孙膑院的修复,使这里成为九仙山一个主要的游览小区域;众多的游客都被孙膑遗风所吸引,前来瞻仰一代军事家的风范。此处峦峰叠翠,松涛阵阵,环境优雅,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意蕴深遂的游览境地。 黑牛场花园
位于孙膑书院以南,九仙山最大杜鹃花园,园内生长着成片的杜鹃、兰锦、粉团、连翘等花木,每天春夏之交,鲜花竞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如诗如画,且多海石景观。杜鹃花开时花色各异,景象壮观,花期4-—5月,花冠呈玫瑰红、鲜红或粉红,因品系不同,开花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自阴历三月份,粉紫色的蓝锦品系,就争相开放。五一”时节,可见漫山遍野簇簇鲜花,流光溢彩,磬香袭人,与山光石景相映衬,宛如天然画卷。此时,赴山赏花的游人如织,但见花海人潮,游人似梦如醉,如入仙境。黑牛场花园与靴石南山花园、五莲山北坡花园,并称三大“仙家花园”。野生杜鹃又俗称映山红,在五莲山风景区生长区域非常广泛,总面积约有一万多亩,其品种之多,面积之广,花色之丽,誉冠华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鹃园”之称。九仙山是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鹃花基地,总面积约9692亩,占森林总面积的22.3%,有“万亩杜鹃花园”之称,与龙潭峡谷并称为江北双绝。品种有映山红、满山红、云锦杜鹃、兰锦杜鹃等。盛开时,姹紫嫣红,在悬崖、涧泮随处可见。秋天遍山红叶丛林尽染。
雪练飞瀑
又名毛家河瀑布,位于积霖谷上游。瀑宽5米,落差20米,瀑下为圆潭,潭水澄清,深不可测。瀑布落水,一如银河倒泻,声如万马奔腾。置身于此,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仙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豪迈。夏日雨沛,瀑布又如白练垂空,水泻潭中,泛起浪花,似白练层叠,故称“雪练飞瀑”。白龙潭瀑布飞流直下,溢满白龙潭之后又往北流过仅三尺宽的云香池,下泻入黑龙潭。
靴石
又名龟靴石。巨石高达三米,重达数万斤,酷似古人穿的靴子。传说八仙过海路过此地,和山神一起在次治理荒山,铁拐李脱下一只靴子到崂山装来净水,山神用柳枝蘸了净水洒遍山峰,八仙辞别九仙山过海去后,靴子遗留在此,故名靴石。
龙潭大峡谷
九仙山内的龙潭大峡谷,是华北罕见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著名的景点有一谷、一狮、连二峦;六窦、六洞、十六潭;八门、八岩、九奇峰;十八瀑布贯龙潭。全谷达七十七景之多,被誉为“齐鲁小三峡”。 龙潭大峡谷:峡谷两崖全是青翠如滴的绿色植物,那绿色就像泼出去的绿彩,就像画在天幕上的一幅巨大油画,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或浓或淡的绿色光彩。人走在山间小径上,就像走在画中。
白龙潭
又名霜潭。位于九仙山北麓,山泉汇集的毛家河,潭状如井,壁高百米,直径三十米,东、南、西三面为悬崖峭壁,北面为出口。潭水澄清,深不可测,状如银河倒泻,声如万马奔腾在山峰间奔流而来,骤然从悬崖上跌落,形成白涧瀑布。再向前顺河而过石门,有摩天峭壁迎面而起,将河水截断引入石崖之下,形成深不可测的白龙潭。潭上峭壁千仞,有古人摩托车崖镌字“孝子回车”,精警醒目。涧水从隘口落下,下泻潭中,云蒸霞蔚,壮如白练垂空飞舞。潭中浪花泛水湛然幽深,其奇险幽深使人临渊心动。潭北有龙王庙,为祭潭祈雨的场所。白龙潭水纯洁清洌,甘甜可口。又称“甘泉”、“玉泉”。 这两个龙潭瀑布个个深不见底。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樵夫到这山上砍柴时,不小心将一根扁担掉了,结果第二天那根扁从东海中漂了上来。从此,这龙潭便有了直通东海的传说,也有了旱年来此求雨的民间祈祷活动。
龙潭瀑布
一处地质断裂带形成的一个大峡谷,全长绵延达数公里,森林植被茂密,鸟类、动物品种繁多,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断,一进入这峡谷就会远远听到哗哗流淌的泉水。
龙潭沟
龙潭中的水冬暖夏凉,从不结冰此为一奇。还有一奇就是龙潭沟的青蛙从来不叫。这里还有许多传说九仙山除了拥有映山红外,还有那个号称江北第一大峡谷的
齐长城
战国时期齐长城自汪湖镇后泥牛村西入境,至槎河乡三块石村出境,绵延60余公里,占齐长城总长的1/10。其中分流山至松柏乡张榜沟村一段保存较完好,横亘于九仙山西麓7.5公里处。松柏乡前长城岭村后一段,不仅长城遗址尚存,而且还存有烽火台遗址。
牌孤遗风
位于九仙山南麓的牌孤山之阳,因山而名,系战国时一古城堡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7500平方米。自50年代发现至今,陆续出土有青铜剑、铜戈、铜镞等兵器及残陶器。1964年秋一次出土8枚青铜玺,印文均为“左木行正本”,为国内罕见的文物珍品。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仰止坊
位于九仙山东南麓的叩官镇丁家楼子村东部。系地方名人丁耀斗为颂扬其父丁惟宁的功德,以昭后世而兴建。仰止坊与石祠南北相对,相距约10米,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建。坊之左右各垫双层长方形雕云纹座,上立四棱抹角石柱,柱之前后各辅石耳,石柱正面刻对联一幅,上为“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下为“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石坊面额书“仰止坊”3个大字,前题“赐进士中宪大夫湖广副使前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丁公讳惟宁字少滨主人题”,后缀“万历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斗述”。坊额背面书“山高水长”4字。
丁公石祠
石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年底落成。石祠坐北朝南,全部用石料建成。由祠、坊、门组成。祠面阔3间,一门三窗,七檩两梁,重梁双柱,柱头雕昂,石板瓦雕花脊,龙形双鸱吻,长9.1米,宽5.13米,总建筑面积46.7平方米。门眉之上刻“柱史丁公祠”5字,祠内正堂北壁刻“羲黄上人”4字,两侧间北壁正中各嵌一石碑,两山墙之正中各嵌石碑3块,碑刻内容有《柱史丁公石祠记》、《九仙山丁宪副先生祠堂歌》、《游览诸公留题》等。原祠内沿墙一周有料石砌筑高l米、宽0.6米的2层高台,台上供奉丁氏世祖灵位。
九仙山大佛
座于九仙山山东北麓,距庄沟村约500米,系面向南的卵形巨石雕刻。佛像高4.5米,宽2.2米,身着袈裟,端坐于莲台之上,右手挂念珠,左手作拈数状,口似念念有词。据考证为宋代雕刻。
洗耳泉
在九仙山东南麓胡林村西石壁上,刻有楷书“洗耳泉”,下方为一山泉,流水长年不断,俗称“洗耳泉”。每字215X176厘米,字体之大,实属罕见。上款为“明崇祯三年十月”,下款署“主人吕一奏题书”。吕一奏为明代诸城人,万历进士,曾任知县、户部督饷主事等职。后退归林下,在九仙山筑舍(遗迹仍依稀可辨),以诗酒会友,秉性清高。
气候特点
九仙山最佳旅游季节,夏季气候凉爽宜人,秋季花果飘香,是观景纳凉避暑,体验民间生活的佳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