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如题所述

一、做出来不如讲出来,听得懂不如说得通。
做10道题,不如讲一道题。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我也在群里会经常发一些比较好的训练题,您也可以鼓励去想一想说一说,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二、举一反三,学会变通。
举一反三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在数学的训练中,一定要给孩子举一反三训练。一道题看似理解了,但他的思维可能比较直线,不多做几道举一反三或在此基础上变式的题,他还是转不过玩了。
举一反三其实就是“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的执行行为。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错因分析。
一般来说,错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别愚蠢的错误、特别简单的错误;第二种就是拿到题目时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到答案却恍然大悟;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尤其第二种、第三种,必须放到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本的好处就是掌握了自己所犯错的类型,为防范一类错误成为习惯性的思维。
四、图形推理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工具
假是真时真亦假,真是假时假亦真;逻辑思维是在规则的确定下而进行的思维,如果联系生活就属于非常规思维。一切看似与生活毫无联系却自在法则约束规范的范围内。逻辑推理的“瞒天过海”可谓五花八门,好似一个万花筒,百变无穷,乐趣无穷。
几何图形是助其锻炼逻辑思维的好工具,经典的图形推理题总有其构思、思路、巧妙的思维;经典在于其看似变态,而实际解法却简而又简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10
学习分类法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首先,应教给孩子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动物食品等。使孩子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孩子了解,大群体包含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建立时间概念幼儿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也许会更规矩些。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不少学龄前儿童
,有的甚至在两三岁时,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是在「背数」。父母在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从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用眼睛「默数」。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应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关系,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增加减少的概念。掌握一些空间概念成人们往往以为孩子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实际并非如此。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孩子,比如:「请把勺子放在碗里」。对于孩子来说,掌握「左右」概念要难些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要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教学中要重视下列思维过程的组织。   首先,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
第2个回答  2020-03-20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题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教师应有目的地提问学生一些待探究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揭开疑团,发现规律引起兴趣。
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公理”时,我引导学生按以下程序操作:(1)画如图所示三角形,(2)思考并尝试:同桌的两位同学所画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剪下来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吗?(3)归纳总结: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从上述过程中能得到什么结论?(4)建模:请同学们把公理的文字,几何符号及图形语言对译内化。(5)应用举例(略)。这样在教学中交给学生一些感性材料提出探索要求,并适当进行点拨,激起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渴望,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结论。
2、
鼓励大胆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我出了一道题是k为何值时,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有的学生是这样解的:△=

k<
虽然解题思路是正确的,但由于忽略了已知条件中的k≠0这一隐含条件使得k范围扩大产生了错误。这时,我没有马上纠正这个错误,而是让学生自己再仔细看一看已知条件,仔细思考一下k范围。
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纠正了错误,其高兴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学生对概念、定理等有了更全面、透彻、深刻地理解,又能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实质,使思考符合逻辑,推理严密准确,而且老师也充分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
重视训练,引导发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能独立思考,创造出有一定价值,并且新颖,独特成分的成果的思维品质,为了使学生从特殊中寻找一般规律,寻找解决知己所未发现和所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设计情境,有意识地提供定型材料或隐藏着某种规律性的材料,引寻学生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已知三个方程
,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分析:如果从正面入手进行思考,会碰到许多情况,如从反面着手,题设的反面是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这样正难则反促使学生突破常规的思考方法,独辟蹊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ad切⊙o于a点,bd过圆心o,ae⊥bd于e,根据图形写出10个以上线段成比例的式子。这是一道开放题,学生会要直接找到10个以上不重复的比例式并不容易,所以
鼓励学生会结合图形特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发掘隐含条件:(1)∠oad=90°(2)∠bac=90°;(3)ac、ab分别为的内、外角平分线,由此开拓思路,利用隐含条件从原图中分离出四个基本图形,再在每个基本图形上应用有关知识,可以分别写出不同的比例式。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大胆创新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能力这几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所以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这几个方面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长期持久的进行,才能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3个回答  2019-10-31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习惯
数学能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运算能力,一个是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复杂运算需要一些技巧),
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
运算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重要,这个话题以后再谈,今天先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基本功是数数。每个数的音、形、义要弄清楚,
不是从1数到9就可以了,还要知道每个数字对应的具体数量。
数数这关过后,就可以进入加法的学习。
对成人来说,我们看到“3+5=8”这个等式,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很容易把这个抽象的等式具体化为:三个XX加上五个XX是八个XX
而进一步具体化则会得到:
三个香蕉加上五个香蕉是八个香蕉
三匹马加上五匹马是八匹马
三只猴子加上五只猴子是八只猴子
如果把数字进行替换,如:5+6=11。便可以生成无数的具体表达。
数学符号的意义就是把无限的具体事物进行高度概括。虽然看起来抽象,来源却是具体的。
而数学思维,就是把各种具体事物及其关系,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达出来。
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并不难。孩子们平时做的数学应用题本质就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
家长可根据上述原理,有意识的自编应用题,来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
三只猴子加上两只两只猴子,是多少只猴子?
笼里有三只猴,又来两只,共几只?(虽没提到“加”这个词,但暗含了这个思维)
我有两支笔,张阿姨又给了我三只,我现在有几只?
蜘蛛有八条腿,蜈蚣有100条腿,一共有多少条腿?
我早上走了十分钟,晚上走了二十分钟,一共走了多长时间?
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可以让孩子借助一些实物来数。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列出3+2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孩子如果能够列出3+2这样的表达式,而不是3-2,说明他会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了。至于3+2等于5还是等于8,这就是运算要解决的了。列算式的过程,类似于工程师画图纸,是高级思维活动,而算出3+2的答案,是一种低级思维,近似于一种体力劳动。这就是数学思维与运算的区别。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这个区别,不要因过于强调运算能力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果顺利完成这一步,可以反过来让孩子自己编题目。比如给孩子一个等式:2+3=5,让孩子自己编类似上面的题目。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人的思维无论怎样多变,都离不开这个基本过程。
孩子编题目的时候,不仅锻炼了数学思维,还锻炼了语言能力,锻炼了语言的逻辑性,发散性。孩子能够编的题目越多,说明孩子脑子里的“存货”越多。如果孩子编不出几个题目,你也不用着急,可能是你给孩子的“输入”不够,你还是要不断的,大量的给孩子编各种题目,同时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第4个回答  2018-11-28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进行独立思考,多问几个是什么和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运用定义、归纳法来训练自己。
平时多做一些阅读理解题,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善于利用一些益智类的游戏或者玩具来进行对思维能力的开发!
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
闲暇时可以参加下火花思维的课程,对于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