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三年,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表现有哪些

如题所述

1、1950年6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鼓励农民走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旧的经济结构进行重新改组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三个基本环节,分别是调整公私关系,调整劳资关系和调整产销关系。

3、收回海关主权,实行对外贸易管制,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进行管制,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资本全部转为国营。

扩展资料:

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彻底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同时也改造了旧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

到1949年底,人民政府共没收了中国石油、中国盐业、中国茶叶、中美实业等数十家垄断性贸易公司。没收这些官僚资本,归全民所有,经过改造、调整,成为后来国有经济的主体。

从1949—1952年,历史上称作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此期间还进行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等运动。

通过这些运动和斗争,打击严惩了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人民政权在各地普遍建立,并且得到了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社会生活秩序正常,官僚买办阶级、地主阶级被消灭。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国家的领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4个基本阶级格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8

实际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就开始实行这条总路线了。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集中主要力量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同时,已经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开始实行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改造。

如在结束土地改革的地区,实行农业生产互相合作,并逐步把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引上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等等。这标志着已经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这条总路线的全面实行,开始于1953年。原定15年左右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只花了4年多时间,就基本完成了。

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虽然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偏差。但总的看来,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基本上结束了人剥削人的历史,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历史变革。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952年下半年由毛泽东提出,1954年为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批准,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原来估计十五年左右时间完成,但在实际执行中,于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接着又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时期的总任务。它的要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于1952年提出,1953年公布。它的基本思想早在1949年 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就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渡时期总路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6-20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