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符号怎么读?

如题所述

“@”这个符号读音:ài tè。

在许多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还是直接把@读作at。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有着at的含义,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

@在社交应用如微博中也有广泛应用,微博@功能,即“对他说”的功能,这一功能的上线,加强了微博发布的针对性。



扩展资料

@符号的来源

早在1345年,@就作为“阿门”的首字母出现在保加利亚的翻译历史文献中。历史学者Jorge Romance发现1448年西班牙的一份文书中含有@的符号,这普遍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作为商业符号的最早文献。

文书是关于从卡斯提尔向阿拉贡运送小麦的内容,其中@表示的应该就是重量单位arroba。在西班牙,arroba是一个很早就开始使用的重量单位,1 arroba相当于25磅,约为11.5千克。

意大利La Sapienza 大学历史教授斯塔比尔Giorgio Stabile发现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商人Francesco Lapi在1536年5月4日写的一封信件中使用了@符号。

当时Francesco身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他在信中使用的@是指他从塞维利亚运往罗马的装酒的罐子amphora。当时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来出售的,一罐即1@的容量换算成现在使用的单位就是114加仑。

按照美式计算标准,1加仑等于3.785 升,114加仑约为431.49升。直到现在,意大利仍然将amphora(anfora)作为酒的计量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邮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博符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3

@应该怎么读?

第2个回答  2019-04-14

@读作艾特。

@符号在英文中曾含有两种意思,即“在”或“单价”。它的前一种意思是因其发音类似于英文at,于是常被作为“在”的代名词来使用。

如“明天早晨在学校等”的英文便条就成了“wait you @ schoolmorning”。除了at外,它又有each的含义,所以“@”也常常用 来表示商品的单价符号。

美国的一位电脑工程师雷.汤林森确立了@在电子邮件中的地位,赋予符号“@”新意。为 了能让用户方便地在网络上收发电子邮件,1971年他受命寻找一种电脑地址的格式,能让用户方便地发送电子邮件。

由于“@”不会与人名产生重复,因此被选中。在 E-MAIL 地址格式中,“@”将人名与电脑地址分开,让文件在网络中传输不会产生误读。

“@”的发音和“at”有些类似,用在 E-MAIL 地址格式中正好表示“在…”的意思。“@”就这 样进入了电脑网络。

扩展资料:

一、读音

由于电子邮件的日益普及,符号@的称呼也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惯而不尽相同。俄罗斯人称之为“小狗”,芬兰人称其为“咪咪”,法国和意大利人喊它做“小蜗牛”等等。不过,在许多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还是直接把@读作at。

在我国,@的读音也出现了多个读法,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是“圈a”,二是“花a”。实际上,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有着at的含义,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由此,我们应该根据此处@的具体含义,将其读作at的读音——“艾特”。

二、主要功能

1、当你发布“@XX(昵称)”的信息时,在这里的意思是“向某某人说”,对方能看到你说的话,并能够回复,实现一对一的沟通,此处具有等同于“call SomeBody.(呼叫好友,和好友直接进行一对一的公开对话,并且好友能够收到提醒便于及时答复对方)”的含义、

2、发布的信息中“@昵称”这个字眼,可以直接点击到这个人的页面,方便大家认识更多朋友、

3、所有@你的信息有一个汇总,你可以在我的首页右侧中“提到我的微博”中查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电邮应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7

在我国,@的读音也出现了多个读法,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是“圈a”,二是“花a”。实际上,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有着at的含义,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由此,我们应该根据此处@的具体含义,将其读作at的读音——“艾特”。

“@”是一个符号,电邮应用中意义为“at”,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它在社交应用如微博中也有广泛应用。

由于电子邮件的日益普及,符号@的称呼也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惯而不尽相同。俄罗斯人称之为“小狗”,芬兰人称其为“咪咪”,法国和意大利人喊它做“小蜗牛”等等。不过,在许多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还是直接把@读作at。

扩展资料:

@这个符号来历

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带来了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他个性沉默寡言,小心谨慎且特别谦虚。1971年,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达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

汤姆林森把程序最后搞定时,立即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可以给其它电脑发信了。汤姆林森说:“所以,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

接下来,汤姆林森要完成的工作是如何确保这个邮件抵达正确的电脑。他需要一个标识,以此把个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汤姆林森一眼就选中了这个特殊的字符,这个在人名之中绝对不会出现的符号。“它必须简短,因为简洁是最重要的。”它出现了,@是键盘上唯一的前置标识。我只不过看了看它,它就在那里,我甚至没有尝试其他字符。”这样一来,既可以简洁明了地传递某人在某地的信息,又避免了电脑处理大量信息时产生混淆,第一数字地址传递tomlinson@bbntenxa就应运而生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使用的电子信箱的表示形式:人名,代码+@+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国家代码。这使得电子邮件得以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而且赋予符号@一个全新的含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电邮应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09-04
@与英文单词at的读音一样,音标就是[at]。

伴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的应用愈加广泛,@的名声也就大躁起来。你或许不知,这个@中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今天你电邮了吗?

关于@,有着一段令人目眩的历史。10年前,我们还根本无法想象今天@代表的这个东西——电子邮件,更无法想象电子邮件是如何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的。

作为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电子邮件使我们获得了难以置信的效率。你回复20个电子邮件可能只需花几分钟,而要接听20个电话,却可能会耗费一整天。

当今,人们已经充分体会到电子邮件的快捷方便。“有事给我发个电子邮件!”一下成为时尚。倘若问道:“今天你电邮了吗?”要想否定恐怕都难。

第一封电子邮件

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电脑工程师雷·汤姆林森带来了这场划时代的变革。他个性沉默寡言,小心谨慎且特别谦虚。1971年,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邮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首先编写了一个小程序,可以把程序的文件转移协议与另外一个程序的发信和收信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使一封信能够从一台主机发送达到另外一台。于是,第一封电子邮件就诞生了。

汤姆林森把程序最后搞定时,立即给工作人员发了一封邮件,告诉他们现在可以给其它电脑发信了。“所以,电子邮件是自己宣布问世。”汤姆林森说。

@的现身

接下来,汤姆林森要完成的工作是如何确保这个邮件抵达正确的电脑。他需要一个标识,以此把个人的名字同他所用的主机分开。@——汤姆林森一眼就选中了这个特殊的字符,这个在人名之中绝对不会出现的符号。“它必须简短,因为简洁是最重要的。它出现了,@是键盘上唯一的前置标识。我只不过看了看它,它就在那里,我甚至没有尝试其他字符。”这样一来,既可以简洁明了地传递某人在某地的信息,又避免了电脑处理大量信息时产生混淆,第一数字地址传递tomlinson@bbntenxa就应运而生了。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电子信箱的表示形式:人名,代码+@+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国家代码。这使得电子邮件得以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而且赋予符号@一个现在的全新的含义。

汤姆林森认为,尽管@使他成为传奇人物,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是,我找到了复杂系统中难题的解决办法。问题越是难,我越是喜欢。”

@本是容积单位

@被用于电子邮件,无疑是汤姆林森的一大创举。但在此之前,@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那或许才是@的真正起源。

让我们把目光追溯到遥远的中世纪。在佛罗伦萨附近一座名叫普拉托的小城里,意大利学者在该市经济历史研究所的档案中,发现了一份一位佛罗伦萨商人写于1536年的信件,信中提到他发往西班牙的船货,其中凡是涉及葡萄酒容积的地方,都是用@表示的,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使用这个符号的记录。

专家们对中世纪的容器,酒价及当时的计量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发现,当时在意大利,葡萄酒是按罐出售的。“酒罐子”在意大利语中是anfora,而@约合114加仑。直到今天,anfora在意大利仍然是酒的计量单位。

@又成了at的替身

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印刷机尚未发明,如果要出版一本书,就需要当时仅有的掌握知识的阶级——僧侣们用手辛苦地刻出来。虽然at这个单词写起来很短,但使用频率却很高。

为了能够减轻手写带来的疲劳,僧侣们想到了作为葡萄酒计量单位的@,于是就用这个符号,后来随着印刷设备的发展,人们不再用@来代替at了,其主要功能变为表示商品的单价,此时的@有了each一词的含义。例如,“Sell@sixdollars”意即以6美元的价格出售。这时,@这个符号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了。

@的读者

由于电子邮件的日益普及,符号@的称呼也因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惯而不尽相同。德国,荷兰和南非把@叫做“猴子的尾巴”,俄罗斯人称之为“小狗”,芬兰人称其为“咪咪”,法国和意大利人喊它做“小蜗牛”等等。不过,在许多母语为英语的国家,还上直接把@读作at。

在我国,@的读音也出现了多个读法,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是圈a,二是“花a”。实际上,在电子邮箱的表示形式中,@有着at的含义,即“某用户”在“某服务器”。由此,我们应该根据此处@的具体含义,将其读作at的读音——“爱特”。

@一代

现如今,@一代是德国汉堡某休闲生活研究所提出的一个新名词,泛指年龄在14~29岁之间伴随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在@一代中,网络是他们最最心仪的居所,网络使他们充满淘金者的梦想和创造者的快乐。

但现实中,教育和医学专家早就呼吁,人们如果长期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沉湎于网络而缺少活动,是很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所以我们必须警惕这种@栓塞。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