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的不吃饭好几天叫什么

如题所述

藏传佛经叫“禅食”,汉传佛教叫“辟谷”,是入定的一种。
入定即入于禅定。有时得道者的示寂,也称为入定。定为三学、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专注于一境。可区分为有心定、无心定等种。有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为等待多年后将出现于世的圣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弹指为佳。据《大唐西域记》载,摩诃迦叶受佛遗嘱,入定于鸡足山中;清辩论师则没身于南印度阿素洛宫,以待弥勒出世。《大智度论》亦云入定者,水火不能害,亦不命终。在瑜伽和右脑冥想中,入定亦为进入α波状态(或曰变性意识)的称呼。
关入定者的传说颇多,兹略述其梗概:
(1)据《大唐西域记》所载,在西域斫句迦国山上的岩穴中,有三阿罗汉入定,其形如羸人,须发恒长。
(2)《魏书》〈释老志〉云,北魏有慧始禅师者,其人以神异著称,以习禅为能事,五十余年未曾寝卧,太延年间(435~439)坐亡于八角寺。停尸十余日,容色不改。太平真君六年(445),改葬南郊时,开殡视之,俨然不倾坏,时人悉称叹其灵异。
(3)《续高僧传》卷二十五〈释法安传〉云,隋有法济者,其人精进寡欲,善于咒术,受帝王礼遇。大业四年(608)坐亡,剃发将殓时,须臾,发又长半寸余。帝曰∶‘禅师乃入灭定,何得埋之?’遂敲大钟达月余日,师仍不出定,而身相如生。因而天子为之废朝,百官素服送至蒋州。
(4)《宋高僧传》卷十八云,唐有僧伽者,本嵚岭北何国人。龙朔年间(661~663),东游入江淮,屡现神异。景龙二年(708),奉诏赴内道场,为帝说法。翌年三月坐亡于荐福寺,神彩如生,仅瞑目耳。敕令归葬于泗州普光王寺。人皆称之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其身后所显现之灵异颇多。大历十四年(779),朝廷遣使赐绢彩,以描画真容,迎回宫中供养;长庆二年(822),寺塔着火,唯僧伽遗容,俨然无损。后周敕各地设堂宇,以安置僧伽之法相,并赐‘大圣僧伽和尚’之号。谓为散圣之一。
(5)《宋高僧传》卷二十二云,北宋初年,明州乾符寺有异僧,人称为王罗汉。松懈戒行且食肉,出言若狂。开宝元年(968)六月坐亡,三日后,覆以漆布。一夜托梦告数人,请求为除漆布,次日,漆工将漆布除之,见肉色红白无损。吴越王钱氏赠以‘密修神化尊者’之号。
(6)《释氏稽古略》卷四云,宋·政和三年(1113)四月,西蜀嘉州有大风,林树受害者极多。当时,枯株中有入定僧,发爪均长。敕令送往京师,迎入宫中供养。译经三藏鸣金磬,使出定,僧自云∶乃东林寺慧远法师门下慧持也。依其请,再葬陈留。帝大感其灵异,故图画其像,颁布天下。
(7)依《虚云和尚年谱》所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岁末之际,万山积雪,严寒彻骨,虚云独居于终南山狮子岩,煮芋釜中,跏趺待熟,不觉定去。翌年正月,复成诸师前来贺年,见师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已食否?’曰:‘未,煮芋在釜,度已熟矣。’视之,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
(8)依《广钦老和尚传略》所载,师于承天禅寺后山洞中闭目静坐,时逾百二十日无动静,众徒未能定其生死,遂去函通知弘一。弘一来后,领数众上山视之,赞曰:‘此种定境,古来大德亦属少有。’于师前轻轻弹指三下后,率众步出洞外,往碧霄岩(宏仁住处)而去;未久,师即出定,前来与弘一、宏仁等诸师顶礼请安。
(9)近人陈健民,为汉人之苦修藏密有得者。毕生闭关苦修数十年,禅定功夫甚深。其所撰《短笛集》中,载有描绘定境之短诗若干首如次:
〈定光〉∶
凝然坦荡绝边中,能所双忘真大同。者里虽无人作主,别来记得似晴空。
〈(张)澄基兄定境,赋此对之〉∶
气停脉住心休,外内凝然一球。除却光咕转,别无半点营谋。
〈定境〉∶
如龟六缩住盘中,气已调柔心已融。放出主人虚本位,光明透彻水晶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19
那叫辟谷。不过辟谷不是藏传特有,而是很多宗教都有的修行方法,连中医养生都有时候辟谷。
第2个回答  2015-03-05
藏传佛教裏,这种行为叫”禅食”!
第3个回答  2015-02-26
就是斋戒追答

给你科普一下,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

怎么感觉斋戒是伊斯兰教的

第4个回答  2016-03-28
断食 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