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如何走向信息化

如题所述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在当今经济和技术环境下,这些管理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信息技术和软件系统的支持。如大企业会计信息集中、全面预算的控制与考核、风险的预警与控制、内部责任核算及报告等。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企业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实践已经非常成熟。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从会计记账及报告,向以支撑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全面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变,大中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化需求,也会从会计电算化转变为财务管理全面信息化。


  “管理会计全面信息化后,其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王文京说,包括大型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管理与控制,大型企业费用全面管理与控制,大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大型企业财务分析及报告,大型企业内部责任核算及报告等,构成了我国软件企业新的信息化市场机遇与空间。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财务会计信息化步入成熟期,管理会计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


  不过,王文京也表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突出成就仍然集中在少数先进企业范围内,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信息孤岛或财务会计信息化阶段。财政部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动,将成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必然会促进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全面转型与深化。


  企业走向管理会计全面信息化


  当谈到会计数据及信息化系统发挥了哪些作用时,王文京表示,当今的会计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会计数据与业务管理结合越来越紧密,对管理决策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进步,如移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图形处理技术等,与管理模式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会计工作的进步。


  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无疑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人员解放出来参与更多的财务分析及管理等工作。也正是因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所有会计信息都记录在软件系统中,这方便和满足了查询、统计、分析工作,高效支持了财务管理工作。


  “现在我们再讨论企业财务信息化,应当从会计信息化中跳出来,走向管理会计的全面信息化,站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和考量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王文京说。


  对于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王文京建议,应该从点面结合、管理成熟度、整体跟上局部、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等方面未雨绸缪。


  “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我们今年的战略性发展方向,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推动管理会计在信息化领域的发展。”王文京如是表示。


  管理会计应突出个性化


  作为企业和单位管理活动的有效手段,管理会计具备个性化的特征。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财务部副部长陈兴认为,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其目标是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以财务战略为中心,确保损益目标的实现。


  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起核心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


  由问题解决管理需求


  记者采访了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国军,他认为管理会计框架体系应当包含三方面:一是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核算理念和会计数据体系;二是运用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提供有用信息;三是运用管理会计数据制定经营和考核政策,提供经营决策方案支撑,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需求,也即要明确解决管理中的哪些问题。”张国军说。


  陈兴给记者介绍了“铁三角”架构和运行机制。“‘铁三角’是指商品企划、研发、财务,企划要根据商品定义指导研发部门进行产品设计,财务参与商品企划和研发过程,以成本为中心,对产品成本进行源头控制,并以商品企划和研发阶段确定的目标成本和目标收益,指导预算编制,控制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陈兴说。


  除了成本管控环节外,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还会有绩效考核的需求。张国军补充说:“企业需要考核经营绩效,对各有关部门和岗位分清责任和落实奖惩,那么就要以部门和岗位作为管理会计核算目标,将财务会计数据进行解析和重新加工,形成部门和岗位管理会计指标,从而满足评价和奖惩需要。”在这一点上,陈兴表示,企业的经营绩效考核工作应当与预算紧密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将财务预算类的KPI(关键绩效指标)纳入公司绩效考评体系,在预算控制基础上增加绩效考核控制,可以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陈兴认为,企业在围绕预算核心工作时应当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企业应当以战略为牵引,在中期财务计划指导下,编制年度财务预算;二是建立财务预算编制的管理体系和流程,确保财务预算同业务预算有效衔接,保证预算的合理性。


  共性基础上的不同运用


  管理会计的个性化发展还应该体现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上。


  “会计的鲜明特性在于,其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通用商业语言。而管理会计则具体到企业个体的管理需要,从不同维度、不同层级,对财务会计数据进行再次分类、加工、整理、计算、分析、报告和运用。从单个企业看,要实施‘个性化的管理会计’,从企业的共同需要看,要建立具有统一功能和作用的管理会计体系,可以名曰‘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企业‘按需所用’罢了。”张国军说。


  这意味着,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共性需求,是整体提升企业管理的需要,而管理会计是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是个体化运用。个性化的管理会计,其实是在共性基础上的不同运用。张国军指出,当前的任务是在做好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统一集合企业需求和功能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出既满足财务会计信息需要,同时又能实现管理会计信息需要的综合会计信息系统,不同企业可以按其个性化需求选择功能,实现企业经营战略和资源配置的需要,发挥管理会计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8

管理会计何走向信息化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步,夯实财务信息化:

    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会计核算软件阶段、财务集成软件阶段、财务业务集成阶段。

  第一个阶段:会计核算软件阶段,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局限于个别的会计核算模块,例如工资核算、资金支付核算等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且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各个核算模块之间,例如总账、固定资产管理、工资核算系统之间,仍然联系较少,相对独立。

  第二个阶段:财务集成软件阶段,会计核算模块之间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实现了数据共享,财务信息系统由各个子系统组成(总账、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材料核算系统等),并存在相对紧密的联系,同时在会计核算流程中增加了控制机制,利用“有借必有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理论,使得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及时性大大提高。

  第三个阶段:财务业务集成阶段,财务信息系统开始逐渐嵌入业务处理过程,在业务发生时采集信息,不仅能自动进行事后的统计分析评价,而且能够进行事中控制,财务信息系统从独立的系统转化为强调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上,成为企业整体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步,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框架

  财政部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通过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推动管理会计在本单位的有效应用。”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企业,虽然其环境、规模、商业模式、管理方式都不一样,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一个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会抽象成为业务循环、管理循环和信息循环。

 

第三步,财务共享是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础

  财政部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和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看出,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解决了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组织重复建设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从会计核算到管理决策支持的财务转型。在财务共享的基础上,财务信息化实现了对财务核算领域的全面支持,继而向管理会计领域继续发展,最终实现面向管理会计的财务信息化。财务共享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基础。

  成本降低、人员减少、满意度上升,这些都是财务共享能够带来的显著效益,然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这些表象数字之下,共享服务能够带给企业更深层次的作用是:为从会计核算到管理决策支持的财务转型提供数据基础、管理基础和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