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间的整理与收纳,有什么好的建议?

如题所述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无论是整理还是收纳,除了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理念和自己的整理意愿,希望一下的观点内容可以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三个最重要的关键点

1、整理收纳完成以后你真正的人生才开始;整理不是人生的目的。看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到家里的情况和主人的生活状态。

2、重视自己的“心动”这个环节;在自己心动的物品的环绕下,生活才会舒心。

3、要尊重别人的心动;自己觉得心动的物品别人不一定心动,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一样。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没用,就擅自处理别人的东西。做好自己,不要求他人、不抱怨他人。

正确的整理方法

1、想象理想的生活。昨天晚上,在群里布置打卡的内容是写下自己的理想生活,小伙伴大部分写的是

“希望家里整洁干净”

“希望东西都收纳好,方便取用”

“希望家里桌面无物”

其实,这些的想法不具体、比较模糊。理想的生活其中包括环境空间和具体的场景,比如在阳光透过薄纱窗帘透进客厅里,坐在柔软的沙发上,一杯养颜花茶和一本喜欢的时尚杂志。

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在网上搜索图片、电视剧电影的镜头截图等等,找到自己的理想生活。

2、选出怦然心动的东西;“不是选择扔掉什么,而是选择留下什么。”一如经常说,物品是带有能量的,选择有积极正能量的物品还是选择消极负能量的物品,都代表着你对现在或未来的日子的能量源。

对于物品的取舍,难以判断是否心动。

在我看来,心动就是当你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就算走路很慢也带风;

在我看来,心动就是当你穿上合身舒适的衣服时,脸上浮现的笑容足以让你美一整天;

在我看来,心动就是当你用透明玻璃杯喝白开水,感觉水都是甜的。

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和东西,其实是毫不犹疑的。但是,当你在想这个东西要不要的时候,你怀疑了,让你怀疑的东西一定是给你带来某种情绪的,可能是心动,也可能不是。

3、把握物品的整体数量;通常在家里收拾的时候,按照区域来,先收拾房间、客厅茶几、餐桌等等,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房间找不到A物品,以为没有再去买,结果买回来以后发现东西在客厅。

相同的东西重复买,每个地方收拾没多加就乱了。解决的办法就是按照物品分类来整理,比如:衣服、书籍、文件、小物件、纪念品。

同类物品一起整理的好处是掌握同一类物品的数量,规划每一类物品的收纳区域。

4、固定物品的位置;“整理好了没多久就乱了”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品没有它的家。很多人在找东西的时候,曾经都有这样的想法:“我明明就放在这里的,怎么就找不到呢?”原因很简答:因为你有家,但是你的物品没有家。

所以,在分类整理的时候,需要给你留下来的喜欢的需要的物品安家。给物品安家之前,先设定好每个区域的活动及功能,把相应的物品放到这个区域里。

5、使用后物归原位。“整理好了没多久就乱了”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西用完哪里方便放哪里,怎么顺手怎么放。本来是空无一物的桌子,充电器充完电先放着、水杯顺手也放、指甲钳、开了吃不完的饼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满桌子。

有一个学员,全家总动员一起整理。完了之后,一家三口每天的口头禅:物归原位!物归原位!物归原位!

如果做不到每次都归为,至少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把白天用过的东西归位。

以上的这些观点,希望对你有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关于收纳与整理,相信很多人立刻就想到了“断舍离”,但具体如何做到断舍离,可能很多人就不知如何下手了。日本的收纳整理大师周一妍曾与读者分享了她的经验。

首先心理上要做好“一进一出”的准备。我们的房子空间是固定的,不能所有的地方都用于放东西。所以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适,要给自己定下收纳总数,达到总数后增加一件东西,则意味着减少原有的一件东西。

同时,平时使用东西要及时归位,保持整洁,避免事后花很多时间进行整理,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其次是行动上做到“扔扔扔扔扔”。

对于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可以扔,周一妍给出了一个时间建议:超过一年以上没有使用过的东西可以扔。如果一件东西已经超过一年没有使用过了,可以算是低频用品,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昂贵的空间来为其收纳,后续如果需要再次使用这件东西,可以用租赁或者替代用品的方式来解决。

二是不舒服不需要的东西仍。如果这件东西使用不舒服或者你不再需要它,那么不要再让它占用你的空间,因为以后你多半也不会不想使用它。与其放着以后还要整理,不如一次性解决掉这个问题。

三是没有怦然心动感觉的仍。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有点难理解,举个例子:一件衣服买回来后发现不喜欢,那你以后多半不会再穿出去。这个时候的不喜欢,其实就是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真正做好房间的收纳整理,不仅是心理上做好适应,行动上也要做好响应。同时,别忘了,最容易做的整理,其实就是没有东西可以整理。

所以,管住手,买买买之前三思而后行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

做生活有心人,一起更好成长,欢迎关注木木的公众号LiFe记(MULIFE09)。

第2个回答  2019-07-26

1、维持有人拜访的状态

一个房间要想保持整洁,必须维持有人拜访的状态。独居的时候我经常邀请朋友来家里玩和吃饭什么的,做主妇时除了邀请朋友,再就是请了小时工定期打扫屋子,这样为了维持一个整洁的对外形象,我不得不定期整理屋子。

2、 维持桌面没有任何东西

尽量维持桌面没有任何东西,各种台面没有任何东西。比如吃饭的桌子、写字台、厨房操作台、滚筒洗衣机台、洗手台旁等等。东西尽量放在各种架子上柜子里,台面要维持没有东西(或尽可能少的东西),而且要擦得干干净净。这样看起来就会非常整洁,当我感觉到疲惫的时候,看看这些干净的台面,就像望向了一小片草原或蓝天,心里会非常宁静。

3、无论什么事,立刻去做

立刻做。无论什么事,立刻去做。吃完香蕉,手里的香蕉皮立刻拿去垃圾桶扔;新衣服买回家,决定留下的话就立刻剪标签,标签立刻扔到垃圾桶,装衣服的袋子立刻扔到垃圾桶,购物小票立刻放入收小票的盒子;垃圾桶满了立刻去扔掉(不要放在门口等明天扔);炒完菜立刻刷锅洗菜板擦灶台,收拾完了再去吃饭;吃完饭立刻收拾桌面,立刻洗碗……

4、厨房和洗手间的整洁非常重要

厨房与洗手间的整洁非常重要!因为这两个空间非常容易被弄脏,然而一旦弄干净了,又会非常显效果,非常令人愉悦。厨房台面以及容易被菜汁溅脏的墙面一定要在做完饭后及时擦干净,厨房的水槽、洗手间的水槽也要擦干净,包括马桶!洗手间的镜子、客厅的全身镜,所有的镜子要擦干净,不要有水渍,镜子干净了就好像有多一倍的空间干净了,非常划算有没有!

5、 不要让事物原本的功能被遮蔽

沙发上不要放任何东西!床上不要放除了床上用品以外的任何东西!椅背上不要搭衣服!不要让事物原本的功能被遮蔽!沙发应该是百分百的沙发,床应该是百分百的床,椅子也是百分百的椅子!这和维持台面尽可能干净的原理是一样的。

6、照亮所有整洁的地方

如果有余力的话,请照亮上述所有被弄得很整洁的地方:餐桌、台面、沙发、床等等。尤其在厨房的水槽、操作台、灶台上方都要安装橱柜灯。在被照亮的台面上切菜,水槽中洗碗,感受都会大不一样。餐桌灯也要温暖而明亮,照亮所有的饭菜。以前吃饭时,我的阴影正好投放在我面前的饭菜上,黑乎乎的,每天吃饭心里都很不爽!虽万千美味与我何加焉~

第3个回答  2020-09-19

‍‍日本知名整理专家‍‍-‍‍近藤麻理惠在她的关于整理与收纳的专著‍‍《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系统阐述了相关问题。

这本书是一本整理书,同时是一本心灵疗愈书。从精神层面到整理方法俱全。本书介绍“一旦整理,就不会变乱”的整理方法,教授按照心动的标准选择物品,按照先丢东西,后收纳的顺序,按照物品类别,进行一次性、短期、完善的整理等,使人通过整理找回人生决断力,找到最初的梦想,找到怦然心动的幸福人生。


    首先,要正确认识整理。

近藤麻理惠的理念是家庭内务整理是一门艺术,而不是随意摆放的私人领地。通过对物品的整理,改善对生活的不良态度,进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和幸福度的提升。

    正确的整理法是一个系统的方法。整理和收纳的核心在于:先整理,后收纳。

一定要明白自己要留下来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要留下来的东西用正确的方式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去。

    正确的整理不是按场所整理,而是按物品种类来整理,且需要一次性彻底整理。


整理的方法:

“心动”整理法指的是:通过心动、流动、感动学会选择、定位、丢弃。

让家人配合你整理,一定要先理好自己,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不要送给勉强接受的人。

顺利丢弃物品的基本顺序是:首先是衣服类,其次是书籍、文件、小件物品,最后才是纪念品。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6
|整体原则|
1. 能少即少。家具选择、空间布置、物品数量上此为大原则。独居的人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物件维持生活,囤积、繁杂会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如果是喜欢多而整齐风格的知友可以不看我的答案了。
2. 能藏则藏。除非必要,物件应当收纳进盒子或橱柜,不要摆放在外面。
3. 能整必整。物件按照使用属性归类,同一属性或用途的物件整体收纳入一个区域,不要散落归置。
4. 租房也要追求生活质量,在实用之外必须同时具备审美性能。一个人在外漂泊已经十分苦逼,如果家里再不温馨有情调那真的是度日如年。

|其他说明|
1. 我的房间大概在10平米左右(其实自己是不太清楚的,妈妈来看我的时候她估计的数字),比较紧凑。
2. 为了保持客观性,所有照片未经PS。
3. 由于收入限制,所有购入的物品价格都在最普通的可承受范围内。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