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在有些时候也不能执著!善也是执著!”这个观点对吗?

菩提心在有些时候也不能执著!善也是执著!”这个观点对吗?

所谓菩提心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你又讲不执着于菩提心,这真是扯淡。
当出现任何念头,包括‘菩提心’这个念头,都是不能住的,当然没错。但是,大家讲到菩提心那不是一个念头,它本身只是来表达一个意思,理解就行了,不需要象念佛一样一直念叨,那没有用的,是要做到菩提心才有用。
善是另一种意思,一般讲到善心不是讲菩提心,所以善恶是不能执着的。凡夫若不离善恶,凡夫'行善'可能会多造恶业,正确的做法是一边在现有境界上行善,一边提高境界,随着境界提高,善恶观念也将改变,能够对于恶人给予更多宽容和帮助,这境界就是有提高了。因为凡夫对于善恶的认识乃自心所现(即使大师圣贤也不能事事为你分辨清楚善恶,只讲原则,凡夫自己理解去),很可能是造成冤假错案,你说你的心是好的,害死人就可以被原谅么,就算法律道德都不责罚你,你再念经又能挽回什么呢?
所以佛说,初学者第一要做的就是出离,什么是出离?不出离的人妄谈什么佛。离妄想,是一开始就要施行的,不是学到什么境界,自动就离了,而是离得越多境界越高,这个关系要搞清楚先。否则他一直在修行什么呢,真是说笑。无非是外道自欺欺人。我佛的教诲绝非戏论。离妄想当然先离善恶,离是什么,不是让你躲起来,是改造原来的善恶观念,要费脑子油的,不费心力地升到净土其实不是到净土,是轮回到天人去了,下辈子说不定做什么偿还血债,比如人善被人欺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善人没好报,佛家讲也是这个道理,你前面干好多坏事都当成好事做了,善恶在于自心所现,老觉得自己做善事,那是不行的,凡是基督徒都知道,要天天忏悔,倒是末世佛教徒几巴没有,天天做'好人'挺美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0
这个问题被误导得太广泛,现今诸方大师种种说法;不同程度的学佛人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可惜的是:往往论理而废事,或者说事而废理;以致学人要么一头雾水;要么对佛法生出:“如此而已”的浅见;致使佛法“哲学化”“世俗化”,流于世间戏论。其害大矣!!

“于万法不可执着,执着善事也是执着”,知见建立于此,分说如下:

“执着”一词,先要搞清楚!广泛理解的“执着”,就是将某事“挂在心头”,乃至影响生活、心情等,被说成“愚痴”,因而需要断除;那么,怎样才能“不执著”呢?“想得开”就行吗?进一步,“万缘放下”就行吗?前者无非是“心理暗示”;后者无非是暂时的“打坐观心”,起坐之后,烦恼还在。这就是现实。云何“不执着”?
你说:“我不执着”,是大妄语!大师说:“不要执着”,是误导,最多是:“对世间物质利益的不计较”。

佛法之中所说“执着”,是执这个意识心的“我”为恒常,以为可以往来三世(名为“我见”);或者执这个分分秒秒攀援不息,处处做主的意根之“我”不灭(名为“我执”)。在凡夫位,此我见、我执根本没有断除。云何“不执着”?

凡夫未证初果,我见、我执未断;于一切法的“修行”都是“相似行”;居于“资粮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正是凡夫在“行”的一面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云何“不执着”?云何:“不思善,不思恶”?如此戏论,无有着力处;退失即成定局!

其次,已经断除我见、我执,证得小乘初果(须陀洹果)的圣贤,“我”即为虚妄;一切生灭法即为虚妄;此时,方可言说:“无有执着”,“善恶皆是事相”。
然而,即使小乘佛法,其上还有三果;若言大乘菩提道,此时尚未入七住位;更有45个阶位修学才是究竟佛地。阿罗汉于证得真如本性的七住位菩萨(不退转位)的境界,穷其思维而不可测度;大乘菩萨,智慧如海故。

结论一:若未断除我见、我执;人、我、众生、寿者等四相还有;“不执着”只是一句空话。

结论二:实断我见、我执者;实证真如如来藏(开悟明心)者,可以说”不执著”,凡夫若说“我不执着”,成大妄语;正好“执着”于修善集福,具足资粮,以期超凡入圣。

结论三:菩萨明心见性入初地,实修六度(凡夫是“相似六度”);于修持之中,无有“执着”可言;比如“布施”:“无施者,无受者,中无可施之物”;《金刚经》云:“菩萨无住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然而,就其“事相”而言,亦是“善行”,随顺众生,随机教化故。

关于菩提心:
实发此心即为大乘凡夫菩萨,省庵大师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可知发心为学佛第一步;又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可见,是否发心为“正”“邪”的标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心之重要性超过开悟明心”,更是超过一切人天善法。

综上所述,作为初机学人,世间善法尚且不可言“不执著”而起戏论;何况发菩提心之道业第一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佛教诲在此,金玉良言以调伏众生之“刚强心”,“狂妄心”。凡夫戏论“离善恶”,正是“偷心不死”,不肯脚踏实地,而欲以浅薄之“聪明才智”求得了死脱生之胜果。无有是处!

末学浅陋,简略而说,未能深入,难免语言混乱,词不达意。愿久学菩萨指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2个回答  2008-07-21
这个观点个人认为是对的。最后是不是要达到去(执著)无所去?
但是菩提心与善却是修行的法药,可以帮助我们去除烦恼,并帮助利于他人。切不可用“菩提心在有些时候也不能执著!善也是执著!”的说法阻碍了前进的步伐。应该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才行。
第3个回答  2020-08-10
善,也是人头脑意识的一种认知,头脑所认知的善,有时侯可能并不是善。头脑所认知的恶,有时侯也未必是恶。毕竟都有无明存在,所有的认知都是存在无明的。
很多时候,我们意识认知里认为的对的事情,可能就是错误的事情。有时自己觉得自己明明是在帮助别人,最后可能是在害别人。有时自己觉得那样做是最合理的,实际上可能却是最糟糕的。
菩提心,究竟是什么心?我们所认知的菩提心,也不过是一种认知而已。他到底是好是坏,也是一种认知而已。所有的认知都会存在狭隘和无明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究竟的佛,所以我们多少还是存在无明的。我们头脑意识里的一切认知,包括对一切经文和理论的认知,统统都是存在无明的。
(仅供参考)
第4个回答  2008-07-21
菩提心在有些时候也不能执著!善也是执著!”这个观点应该是对的,到一定境界行善可能成为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不用去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