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生动讲授《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如题所述

后人曾经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这三者也确实是《诗经》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用了《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一段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
讲兴时,我引用了《回延安》这首诗: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学生好理解,不用多说。
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诗经》的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