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明王朝1566》俗套满满?

如题所述

说实话,我刚看了6集,不过尝海水之一滴即可知味。电视剧大明王朝好评如潮,不过在鄙人看来仍然避免不了落入所谓历史电视剧的一个俗套。

中国近年评价比较好的历史剧,有两种思维模式。形象点说,一种是以《雍正王朝》为代表的中国式历史观,从该电视剧的主题曲歌词即可大致看出来,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式的历史观。当然,这是对中国传统史观的一种庸俗化和通俗化。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而根深蒂固的影响。雍正王朝不同于传统帝王将相戏剧的地方就在于,它相对而言更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但仍然没有摆脱旧戏剧人物脸谱化的窠臼,也避免不了传奇式的人物和情节。比如邬思道作为一介贫民,居然对康熙心理的了解能够超越那些皇子,而理由却简单的一笔带过,即看过不少康熙写的文章。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雍正登基后八爷闹事,搞什么八王议政要倒雍正的那回,也是很戏剧化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俗套。所以综合来看,雍正王朝这个剧还是传统式的历史观,也没有什么真正让人思考的东西。其中对雍正的定位仍然是传统是忧国忧民,于是可以不惜手段,抱有相当的同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3

另外一个典型模式就是以《走向共和》为代表的,当然也包括今天人们热衷讨论的《大明王朝1566》。不难看出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思路。虽然对于历史人物都有不同于民间常识的解读,但其思路却和雍正王朝完全不同。在雍正王朝里我们也许能看到今日的影子,但决无任何批判之意,所以雍剧总体来说还是重人的剧,强调人物对于历史的作用,从而难免歌德之嫌疑。而大明王朝之类的历史剧说白了其实是西方式或现代式的历史观。其指向的重点不是人而是制度。

所以同样是美化一些人物,其效果一致,动机却完全不同。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再看到无奈的秦桧这类的角色并引起争论。有人说,大明王朝中的严嵩一类角色和目前史学界的看法相差不大,这个我们可以具体讨论到底是史学界哪些人这样主张,而关键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这里有个舆论影响的问题。近年的历史剧里,戏说的且不谈,就是标榜为历史正剧的那些脍炙人口之作里,在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下,在越来越叵测的台词里,在越来越暧昧的种种暗示里,我却体会到一种贫乏,一种俗套。无论是雍正王朝式的我皇万岁,还是大明王朝的制度万恶,都是对历史责任的一种回避。在这种回避下,无论是老奸巨猾还是老成谋国,都有了一种看似合理的解释,于是对于某些人物的刻意美化也就顺理成章。不过我要问的是,在当今之中国,难道就没有别的思路可走了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23

中国是有着博大精深文化传统和历史传统的文明古国,可在我们的所谓历史正剧里却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曲解和简化。除去一些表明自己是历史正剧的职官名称,华丽体面的官服,似是而非的儒释道名词外,传统文化的底蕴几乎是没有的。(比如嘉靖的炼丹和背诵老子的台词)以大明王朝为例,扒掉那些浮华的外表,其整个剧情几乎可以移植到任何一个时代,这就是某些评论者认为其借古讽今的观点之所凭据。在这种历史剧的编剧和导演看来,中国历史就是轮回而无变化的,所以其批判的目标就是要彻底打倒。这种主观成见及其造成的民众影响是很难消除的。
   总之,大明王朝不失为一部可以消遣的好剧(虽然有些人并不喜欢这种紧张和费神的消遣,特别是对于爱琢磨的人来说),但这种俗套的电视剧所散发出的气味,却值得有心人留意和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