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家庭会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应该如何教育他们?

如题所述

中国社会目前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比例极大,一个不发达的县城学校中,基本每个班级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其中必定会有单亲家庭的孩子,或由父母一方抚养,或直接由一方的老人带大,只有极小一部分才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

当然,这是条件限制。

但是,在发达城市的学校中,也有很多孩子处于单亲家庭的环境中。随着离婚率不断升高,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大胆追寻新生活,孩子成了直接受害者。

更有大部分的家庭,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常年忽视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关爱极度匮乏。

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不过是一种结果,那就是孩子会在一个缺爱的家庭中成长。

孩子在缺爱的家庭,缺的不仅仅是爱

一、极度缺乏自信

王菲的女儿窦靖童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看起来是受到母亲王菲的影响,特立独行。而且小小年纪就吸烟、纹身,痞里痞气的。

窦靖童很有才华,这是被认可的,但就像小龙女吴卓林一样,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带着骨子里的自卑感。当年的吴卓林做过许多不可思议的事,窦靖童也是,痞里痞气的表象也不过是为了掩盖本身的自卑而已。

其实相对于其他的单亲家庭孩子来说,窦靖童还算幸运,因为继父李亚鹏给了窦靖童很多关爱,这也让窦靖童缺爱的童年多了一丝温暖。

但其他的孩子就不那么幸运了,大多数的单亲家庭孩子都会极度缺乏自信,他们长大后也许会掩藏,也许不会,有的生生错过诸多机遇,有的哪怕功成名就,依旧会带着骨子里的自卑感,只要有导火索,这种自卑终究会爆发。

二、讨好型人格形成

学生时代人人羡慕的蒋方舟曾经在一档节目中透露:“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而变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从一个缺爱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很自然就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如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就曾出书,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20岁获得散文奖,22岁就成了知名杂志的主编……

令人羡慕的履历表一打开,让无数人惊叹。然而,就是这样的蒋方舟,也会因为缺爱而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她不敢将内心的真实想法暴露给任何人,不敢不去察言观色的判断别人的反应,不敢轻易的拒绝他人,严重缺乏界限,甚至取得成功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认可和称赞,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存在感。

缺爱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一旦形成讨好型人格,不仅仅会下意识的谄媚,不管是在未来的情感、家庭还是社会中,都会成为更容易被伤害的人,但是哪怕被伤害,也会试图小心翼翼的守护来之不易的收获,从而受到更严重的伤害,就像传说中的渣男体质。

三、内心极度敏感

极度的缺乏自信伴随的,往往是深度的自卑,这种自卑不仅仅会限制孩子的发展,也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极度敏感。

小伙伴在一旁窃窃私语,他会觉得伙伴在说自己坏话。

走在人多的地方,听着他人的议论,看到偶然扫过自己的眼神,他会觉得所有人都在议论自己,连看自己的眼神都透露着不友好的信息。

工作中一旦被批评,他很容易就会认为这是被针对了。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自卑者往往会因过度敏感而保持沉默,而这种沉默一旦被打破,要么是大发雷霆,要么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轻则抑郁,重则轻生。

父母要先足够爱自己,然后最大程度去爱孩子

其实孩子缺爱,所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不为人熟知的影响正在一点点蚕食着孩子的内心,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弥补孩子,但一个人只有足够爱自己,才能够给他人更多的爱。

1、尽可能多的关注孩子

哪怕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也可以更多的关注孩子。

如今通讯便捷,休息时间给孩子打个电话,通个视频,聊一聊孩子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聊一聊孩子的困惑。

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一些关注和爱,倾听孩子的内心情感,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到父母的爱,让孩子明白,父母确实因为条件原因没办法照顾孩子,但是那不代表父母不爱孩子。

2、拒绝家暴

“家暴”这个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孩子犯错就一顿打骂、夫妻吵架动手打架、情绪不好向孩子撒气、冷暴力等等,这些其实都属于家暴。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定要打骂才能解决问题的,何况家暴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缺爱,更会从身体到心灵上伤害孩子,严重影响孩子的未来。

少一点家暴,多用引导和沟通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孩子才能获得心灵的安慰,才能健康的成长。

当然,长期被家暴的孩子,要想改变,绝不是一天两天的关爱就能解决的,这些孩子需要家长针对性的照顾,也许更严重的还需要心理医生的干预。

3、不苛刻孩子的物质

勤俭节约纵然是好习惯,但是如果过度的勤俭节约,甚至是苛刻孩子的物质需求,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无益,反而会对孩子产生更加不好的影响。

部分家长为了省钱,对孩子的物质方面极其苛刻,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别说玩具了,就连学习资料、学习工具,甚至是阅读书籍都不愿意花钱,这不仅是断了孩子的前程,更是让孩子在同龄人中被排斥,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4、帮助孩子建立自身的安全感

帮助孩子建立自身的安全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物质的、精神的、具体的等等。

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鼓励孩子独立的解决问题,给孩子提供一定的引导,让孩子一点一点的获得成就感,通过长时间的累积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可能性和长处,通过自己擅长的点去建立孩子自身的安全感。

当孩子缺爱已成定局,想要帮孩子建立自身的安全,更是难上加难,更需要多费心思。别为了一时的简单而害了孩子的一生。

5、增加与孩子的交流与互动

孩子会缺爱,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与父母缺乏交流。

有些父母的确爱孩子,但是不会告诉孩子,而是以严苛的教育和严肃的表情敦促孩子,希望以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好孩子。

可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也许严厉可以有效,但更多的孩子对于严厉带着本能的惧怕,更因父母的严厉而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还有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总认为没有时间与孩子互动和交流,从而彻底放弃,这样一来,孩子怎么可能会不缺爱?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的重要途径,互动更能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尽可能的抽点时间吧,尽可能的与孩子进行一些互动吧,别等到孩子性格成型,才来后悔甚至责怪孩子。

孩子缺爱,缺的不仅仅是父母的爱,更是缺乏健康成长的机会,哪怕最后能够取得表面的成功,心理也会缺乏支撑,变得脆弱不堪,自我怀疑和自我责备时常会伴随着孩子的未来,让孩子的心理产生更大的问题,父母要一直爱孩子,别等到失去了才来后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7
缺爱的家庭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激进、扭曲的心理,而长期的缺爱也会导致孩子极度的想要体验和拥有爱,所以这些孩子们在生活中十分容易嫉妒一些同学,甚至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我认为家长需要多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并且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从而让孩子体验到爱。
第2个回答  2020-06-17
缺爱的家庭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生活中一定要对这样的孩子多加关爱一些才可以。
第3个回答  2020-06-17
如果家庭缺爱的话,那么孩子性格就会比较自卑,比较内敛,不容易敞开心扉,那么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