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缺水的沙漠,为什么两个字都有水字部首呢?

如题所述



用“沙漠”来举例,是弄混了两种造字法

通常情况下,我们说一个汉字中的部分符号,比如“氵”这种偏旁是和它的含义有关,这里的限定是“形声字”。“形声字”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涉及到汉字的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了。从已知的文字发展形势来看,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文字最初都起源于“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具有“图画”的特性。而随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越来越丰富,就使得有限的象形文字不够用了。

比如说,表达“水”的含义里,对“江”、“河”、“湖”、“海”等不同的形态无法做到有效区分。显然这对人类之间的交流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阻碍。



于是,很多文字无力改变此种困局,就开始抛弃原来的造字思路,由“表意”转为“表音”,即文字的形态不代表任何含义,文字的真正含义完全由其读音来决定。比如英语、日语、朝鲜语等语言,就是典型的表音文字。汉字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却并没有选择造字更为简单的表音方式,而是保留表意传统,又结合了“表音”的一些特色。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汉字既不是表音文字,也不是表意文字,而是两者兼而有之的“音意文字”。

这就是“形声字”的由来,它是为了解决人类认知与文字创造之间的速度失衡问题。



“形声字”简单来说就是,汉字的一部分符号表示其读音,另一部分符号表示其含义,所以古时候有“秀才识字读半边”,这是正确的识字方法。比如说“湖”,“氵”就是义符,而“胡”就是声符,人们一看就能知道这种东西与水有关,读音与“胡”相近。以此造字的途径,在造字法当中被称为“形声”,《说文解字》当中如此描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这一类字在《说文》当中往往用“从某,某声”来描述。

比如“沙漠”中的“”字就是一个形声字,描述为“从水,莫声”。是说“漠”的义符就是“氵”,声符就是“莫”。而“漠”的解释是,北方流沙。什么是“流沙”呀,像水一样可以流动的沙子,这不就是和“水”有关吗?或许有人要问了,那“沙”呢?“沙”总不至于和水有关了吧,怎么也带“氵”的偏旁?



没错,“沙”确实和水的关系不大,但它可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字”。“会意”是与“形声”并列的造字法,《说文》当中是这样描述的: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这一种造字方法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通过各自含义的配合,来表达新字的含义,比如“鸣”指的是鸟的叫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5
沙漠这两个值都是三点水沙有泥沙之意,而莫则是荒漠的意思,这两个字虽然都带有与水有关的偏旁,但这个偏旁只是三点水,证明水很少,从而沙漠二字代表着缺水之意。
第2个回答  2021-02-05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沙字水字部首,水少为沙,漠字是水字部首,莫水(没水)为漠,沙漠连起来理解就是没有水的沙。
第3个回答  2021-02-05
水字部首正是为了强调水对于沙漠的重要,少字前三点水,正是说明了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