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买书读书的经历?

如题所述

‍‍‍‍作为一个深度学习者,买书读书俨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我买书读书的哪些事情。

记得从高中开始我就开始有意识的买书,当时主要是学习生活太乏味枯燥,那时候买的书多以武侠小说为主,因为那些年金庸的武侠小说基本都被拍成了电视剧,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多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属于娱乐性读书。

后来上了大学,除了专业书以外,阅读的书籍以历史、哲学、人物传记比较多,比如《中国通史》、《全球通史》《曾国藩》等,多了许多对历史和人文的思考。其中,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买了很多关于职场技巧的书籍,比如《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成功面试技巧100条》等书籍,现在看来,多是以探索未知为目标的阅读。

现如今上班多年了,对于读书和买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自己基本上都是以问题为导向去买书,同时,因为自己参加了拆书帮(一个很不错的线下学习组织)的组织和活动,现在阅读致用类图书比较多,更多的是以图书为医生去学习,哪里有问题就找相应的医生去诊断并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我想,这对于职场人来说可能更有意义。

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我想,阅读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数量,但是数量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全民都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希望由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阅读!

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您在文章下方给我留言并关注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9

因为自己比较喜欢读书,所以读书买书的经历也比较丰富,我觉得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到处找免费的电子书

刚开始读书的时候对于喜欢的类型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区分,只要感兴趣的书都想了解一下,但是有不愿意贸然买书,所以就想着去网络上搜索一些免费的电子书来看。

不过毕竟有些电子书是有侵犯版权嫌疑的,所以想找到适合的书籍也要花费一些力气。后来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就开始阅读纸质书籍。

2、以图书馆借阅为主

想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但又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我会去图书馆逛逛,每次都会借一堆书回来。因为家里住的离图书馆并不算近,每次往返在路上的时间也有很多,而且好的、新的书籍很快就被人借走了,自己想看还得等。

所以后来就选择了自己购买书籍阅读。

3、以购买纸质书为主

书还是自己的读着舒服,但也滋生了囤书的坏毛病,有些书买来还没拆封就放在一边,甚至有些书也会有买后悔的时候。

4、按照自己的兴趣,不限制阅读方式

经过了几年的折腾,到现在我差不多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书,什么类型的书适合电子版阅读,什么类型适合拥有纸质版。而读书的方式也呈现出了多样性,不再纠结于某一种形式。

外出的时候可以用手机看电子书,睡前可以用kindle看电子书,需要反复研读的书会购买纸质书籍。

当我不再纠结用什么形式阅读的时候,发现读书才真正变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而我也愿意把这种乐趣持续下去。

我是欧阳芊双,专注于个人成长与效率提升,更多内容欢迎访问公众号【欧阳芊双】ID:qianshuang2016

第2个回答  2017-10-24

       愚以为,读书时须在书桌前正襟危坐,荧光笔、短尺、铅笔、水笔、笔记本等一应俱全。
      除非所读的纯粹是快餐、娱乐型书籍,否则不论是中文古籍、还是外文书籍,几乎不可能只去读而不做任何标注记录,这便是为何购书后很少读书的缘故。平时下班较晚,周六日有家务缠身,好不容易等来小长假,也未必可以不加班、不做家务事。所以,买书不难(只要买得起、只要舍得买),但静心读书(不是看娱乐类)对上班族来说,终究不是简单的事。个人拙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0-24
可能是因为曾经是书虫的原因,一直到现在,我都保持着每个月买书的习惯。 有时候是一两本,有时候是一整套,碰上了图书电商丧心病狂的打折,更是放开手脚往家里搬。这就和大妈们囤便宜大白菜没什么区别,不买简直就是吃亏。
在外人看来,你买书多,肯定读书多,肚子里全是墨水儿。殊不知,很多书在我收到后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等于把它们打入了冷宫。 老实说,我周围大把的人都这样,得了一种只买书不读书的病。
有时候,我们买书已经不是为了用来读,而是在提醒着自己、提醒着别人,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多人说,判断一个人肚子里是否有墨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家里有多少书,从读的书就能看出他的修养。
有的时候我们心血来潮,累一小堆书,然后摊开其中一本,打算过个书卷味的下午。 可实际上,翻开书没多久,我们的左右手已经不知不觉地摸出了手机,摆拍了N张照片还不忘加个滤镜,然后挑了张最美的发到朋友圈,告诉别人我在看书,坐等点赞。 而那些书呢,始终放在桌面上,双眼和双手早已回归手机的怀抱,一发不可收拾……
反正买完书了,就有种自己的知识又多了一点的满足感,至于接下来看不看书?以后应该会看的吧。 到头来“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买书这项活动的乐趣,早已远远超过了读书。 自己的书就摆在书架上、桌上、床上,随处可见,随手可得,总是以一句“以后有的是时间读”搪塞自己难得的一丁点儿读书瘾,安慰自己深不见底的堕落。
第4个回答  2017-10-24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吃饭旅游、玩游戏聊天,毕竟这些事儿都不用动脑。 也许我们当初买书下单时,确实充满了读书的热情。可是,曾几何时,网络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刷完豆瓣、微信、微博......快递到手后,已经不是买书时的那个自己。没时间、没精力,比起啃下这些大部头,我们更想躺到床上玩手机、追剧,至于那些书什么时候读,明天再说吧。
选择多了,诱惑多了,那么多攒着没看的电影,那么多还没来得及刷的微博、微信、应用,每个必须刷一遍才能看心入睡。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也一定是补看前一晚的新鲜事,活脱脱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手机是离不开手了,书,却是彻彻底底被遗忘在角落里了。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这兵如果平时不练,那上了战场真枪实弹的时候,岂不还是软脚虾吗?买书不读,也是如此。 这就像我们想学画画,等到颜料纸张备齐了,却突然没了兴趣;想坚持练字,买了字帖,却因为三分钟的热度而中途放弃。
每次赶上图书电商促销,就像双十一一样剁手狂欢—— 最近朋友圈都在谈论这本书呀,买了回去慢慢看;听说成功人士都人手一本,不买不行;书的腰封上的推荐语太吸引人了,控制不住自己想要买;诶这位作家不是得了诺奖嘛,大家都在读我可不能落后…… 看着沉甸甸的移动硬盘和累成小山的书堆,顿觉自己是个皓首穷经的读书人,成竹于胸,胜利在望。 就算达不到专家的高度,也能完成一个博学者的成就,跟人聊天还倍儿有面子,不装高冷也能自带光环,这不挺好的吗?
到头来恶性循环:买书越来越多,读书越来越少。买书像腹泻,读书像便秘,人生至此,夫复何求。大部分人都得了“只买书不看书”的毛病,一病就不起了。 买书容易,读书也不难,但是要把买到手的书读完,读出精华,把它织成锦缎,那才没有浪费我们的钱和大好光阴。 读书,其实更多地体现在“读”上,而非“书”上。
读书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更可以是一群人的分享与碰撞。和家人一起读,和朋友一起读,可以让我们在读书中感受温暖,体悟乐趣。
读书育人,读书遇人,读书知人。 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一起读书的契机,与家人朋友鸿沟不再,由一起读书开始,到一起做许多许多欢乐有意义的事;与趣味相投的人儿产生更多链接,拓宽生命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