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鸭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有问诊、视诊和听诊。

(1)问诊问诊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向饲养者询问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内容,遇到群发病还要深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为诊断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调查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了解疾病发生时间和经过:由此可以推测该病属急性还是慢性,如急性传染和某些中毒病的特征是突然发生,疾病的经过常较严重,而营养代谢病一般呈慢性经过。

②了解疾病的主要表现:据此可推断疾病大致范畴,如食欲不振或废绝、下痢、打喷嚏、瘫痪、麻痹、抽搐等,提示了主要症状,就为鉴别诊断提供了前提。如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主要表现为头颈麻痹。

③了解发病后的病情是逐渐加重还是减轻:由此可以分析疾病发展的趋势,如营养代谢病,开始时症状较轻,若缺乏的营养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或补充不当,则日益加重。

④了解鸭发病后治疗情况:了解鸭发病后用何种药物治疗,用药剂量、方法、次数及疗效,均可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⑤了解邻近鸭舍或同一鸭舍中,鸭群是否同时发生类似疾病:据此可推断该病是群发,还是单个发生及有无传染性。如果仅有个别或少数先发病,首先要考虑传染病,如禽霍乱、鸭瘟等。若是同一鸭舍和邻近鸭舍,所有的鸭同时发病,则应考虑中毒病。

⑥了解疾病传播速度快慢:如果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造成流行或疾病在短期内发生并出现死亡,则提示可能是急性传染病或某些中毒病,如鸭瘟、雏鸭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以及鸭采食喷洒农药的饲草、蔬菜引起的急性中毒或使用喹乙醇、痢特灵等药物过量引起的药物中毒。若是在较长时间内不断地相继发生,则应考虑为慢性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慢性副伤寒、鸭绦虫病、鸭棘头虫病等。

⑦了解发病率、死亡率和有无年龄差别:这些情况的了解,对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番鸭细小病毒病、雏鸭肝炎、日龄较小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月龄以上的番鸭很少发生细小病毒病,即使感染发病,死亡率亦不高,成年番鸭则不发病。雏鸭肝炎仅发生于3周以下的雏鸭,1月龄以上的雏鸭至成年鸭均不发病。而鸭瘟主要发生于青年鸭、成年鸭,2周龄以内的雏鸭一般不见发病。

⑧了解鸭患病的同时,其他畜禽是否也发病:如禽霍乱,不但能引起鸭发病死亡,而且也能引起鸡、鹅、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发病死亡,同时亦能够引起猪的死亡。

⑨了解病史和既往史:鸭群曾患过什么病,其发病的经过和结果如何,与本次患病有无相同之处,通过了解来分析本次疾病与过去疾病的联系。例如,雏鸭副伤寒,即使治愈后,若受不良因素(气候、环境、温度等)的影响,10~20天后仍然可以复发。

⑩了解防疫情况及实际效果:防疫制度及贯彻的情况如何,鸭饲养场有无消毒设施,病死鸭死后的处理等等,这些都对分析疫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预防接种实施情况如何,包括接种的时间、方法和密度,并查明疫苗的来源,运输及保管的方法等,以估计实际接种的效果,有利于分析情况及参考诊断。

?了解鸭舍的构造、设施等以及鸭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和卫生环境状况:鸭舍尤其是肉用仔鸭舍,其位置、结构、设施、光照、通风等条件均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了解饲料的种类、组成、质量、调制方法及贮存情况:这些情况的了解常为某些营养代谢病、消化系统疾病或中毒病以及寄生虫病提出病因性诊断的启示。如产蛋鸭长期喂单一的饲料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不足的饲料,常常是孵出的雏鸭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或种蛋出现受精率、孵化率下降。(2)视诊视诊是接触病鸭或病鸭群进行客观观察的重要步骤,也是观察病鸭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的一种诊断方法。

①观察鸭群的整体状态,如鸭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情况、体质的强弱等。

②观察精神状况、体态、姿势和运动的行为等,如精神、行为等。

③观察羽毛、皮肤、眼睛有无异常。

④观察某些生理活动,如呼吸运动有无喘息、呼吸困难、喷嚏、咳嗽,采食、吞咽及排粪状况有无异常。(3)触诊触诊是用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的物理特征。触诊分为直接感诊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