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陈奕迅的《浮夸》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感受?

如题所述

Eason的这首《浮夸》,唱出了很多年轻人内心深处的挣扎,既然没有天赋能够引人侧目,不甘于沉默,想要加倍努力却又有太多来自世俗的压力,不如索性放弃,抛出爆炸话题做个娱乐家,这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境。陈奕迅本人对这首歌的钟爱程度非常之高,可以说是难以想象。或者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把这首歌当做了为自己代言的一张名片,演唱会上经常拿来压轴演唱。董小姐本人也特别喜欢他对这首歌的诠释,并且有幸在演唱会上听他现场演绎,真的是令人感动震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浮夸的社会,只有用更加浮夸的态度才可以凸显出自己,寻求认同感和实现自我价值。
是心虚和不自信的表现,自己也很纠结,但是被现实逼得不得不浮夸,是无奈。
第2个回答  2019-04-07
浮夸这首歌看起来会让人有很强的共鸣,嗯……大部分吧,譬如我。我95年出生在北方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父母离异,收入尚可。小学的时候看同学都有父母的时候就会从心底泛起自卑。但庆幸我姥姥也就是外婆是个很和蔼的人,家里小辈最疼的就是我,我也因此有个不圆满但绝对幸福的童年。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吧,就开始有同学开始嘲笑我没有父母,当时特别老实,也没有反驳,只是一味的忍着,自卑开始在心底蔓延。转眼到了六年级,同学们开始在意样貌。因为小时候的一次意外,我的牙出现问题,向前突起,同学们开始变本加厉的嘲笑我。我学习尚可,在班级也始终保持前三名。而我的家乡县城在学生间学习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这时候自卑已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我内心扩散。在班级被一再忽视。甚至到最后已经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与我一起玩。我开始打架,学抽烟,喝酒。只为了和班级里的几个“风云人物”一起受到注意。一直到初三,我辍学了。因为实在没有班级想要我这种问题分子。那时开始疯狂的打游戏,泡网吧。以至于我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大很多的样子。两年后,父母给我送到了M市读大专,同学都是比我大3-4岁的样子,为了不至于被人特殊对待与排挤,我谎称我与他们同龄,只是身份证落错了罢了。由于我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他们也对此深信不疑。后来愈发发现,逃课,抽烟,喝酒已经不能吸引任何人的关注。我开始滑稽的故意出丑。比如在并不滑的马路上摔倒,或者在食堂等公共场合大声吆喝,只希望他们能多看我一眼,就一眼!
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大专三年,临近毕业才经人推荐听到了这首浮夸,讲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第3个回答  2019-04-07
我知道浮夸这首歌,是上大学那会儿还用人人网的时候,有人分享了2010年duo上面的浮夸。平心而论,演唱会上面确实算车祸现场了,这场live陈奕迅状态很不好,但是却给人很走心的感觉,这正是eason的厉害。
记得14年9月在大连看Eason的演唱会。粤语歌现场没什么反应,十年爱情转移全场沸腾,现场歌迷齐声高呼浮夸。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好像有点跑题,《浮夸》这首歌确实火。一是江志仁的作曲及编曲,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有一点点迷幻的风格。(例如:王菲《守望麦田》《萤火虫》陈奕迅《烂》《黑择明》)二是黄伟文的词。Wyman的词总能戳中人心。原谅我文学素养不行,说点难听的,就是能让听众觉得,自己的矫情是与众不同的。是一种不自信导致的不安,渴望表达自我却用错方法。至少我个人从歌词看到了自己,觉得蛮讽刺的。
我是个矫情的人。另外说一点,真的好喜欢好喜欢江志仁。
第4个回答  2019-04-07
浮夸的版本我还是比较喜欢2010年DOU演唱会版本的,因为那个确实是当前为止浮夸版本大部分人最喜欢的版本了,它很好的唱出了我们这些小人物的心声吧,平时生活中压制的事情可能太多了,然后因为生计因为种种原因,你只能去忍受,然后,徒然有了eason的这首浮夸,就真的好像在漆黑中得到了一个爱迪生一样,我其实看不到从小人物到光芒万丈的描述,我只是看到了前者,但我希望我能成为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