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课堂有何吸引力?

如题所述

  近日,一条条清华大学“组合数学”课堂上飘过的弹幕,成了台上台下师生的目光聚焦点。吐槽、疑问、插科打诨,弹幕的内容五花八门,每每这时讲课中的马昱春教授会稍微顿一下,就弹幕来解疑答惑,抑或也调侃上两句,引来一阵哄笑声。据报道,除了发弹幕,学生还可通过“雨课堂”手机端学习平台预习课件、在线进行课堂实时测试、讨论等。


与传统的“满堂灌”式课堂不同,“混合式”课堂打破了高校课堂的旧有形态,覆盖了课前、课堂、课后环节,将线上线下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师生实时互动,正逐步占领95后高校课堂。

“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创造性等特点,在解决高校课堂出勤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不强等问题上,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学生多是“低头族”的课堂现状下,与其让课堂与手机“为敌”,不如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借手机搭起师生对话的桥梁。可以看到,不论是及时提问还是随时“吐槽”,科技在教学上的应用都为高校课堂带去了更多活力,课堂不再是老师“自说自话”的独角戏,而是学生思想碰撞的“大熔炉”。课堂活起来了,“抬头率”增加了,大学课堂的“人头率”自然也就上去了。用教学形式创新的方式带来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回归,无疑是“混合式”课堂的绝妙之处。

此外,“混合式”课堂也是高校教师积极求变、探索转型的新尝试。在知识获取渠道多元化的今天,互联网无时不刻地“搬运”着课堂,在线教育填平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鸿沟,课堂不再是知识获得的唯一方式。加之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墨守陈规的教学方式已然难以达到开阔学生眼界、拓宽教学思路的课堂效果,不被学生“选择”的课堂必然被淘汰,高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