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新教教育有哪些?

如题所述

(1)路德的教育思想:

1555年,在“教随国定”的原则下,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德国北部和中部的许多诸侯接受了路德新教。

在新教诸侯国的土地上,天主教的修道院被关闭,修道院学校、教区学校和与天主教会有关的其他学校也随之消亡。一些与教会无关的读写学校和拉丁文学校也受到人们的冷落。1520年,爱尔福特大学有1527名学生,到了1527年仅有十四名了。在海德柏格,一教授和学生一样多。维也那大学在1519年有661名学生,可到了1532年,仅剩十几名学生了。

路德对学校教育的这种冷落状况十分忧虑。他认为对任何社会,学校教育都是必需的,尤其是对一个正在两种文化之间过渡的国家更是如此。他曾说过,如果他不是一个教士,他肯定会成为一个教师。他还坚信,人类的生活可以没有天堂和地狱,但学校不能没有。为此,他写了《致德国公民的市长和市政官的呼吁书》,强烈要求他们创办学校,以填补废除天主教会所造成的空白。

路德在向世俗统治者大声疾呼创办新教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以指导新教教育。他提出了全国的儿童,不论贫富、男女,都应入学受教育。为了办好教育,国家必须掌握教育大权,由国家强制推行普及和义务教育。当然,国家政权应通过教会来具体实施普及和义务教育。

路德关于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是读、写、算和宗教。此外,体育和音乐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路德特别重视中等和大学教育。这两类教育是为统治阶级子弟服务的,主要是培养教会的牧师、国家的官吏和学校的师资。为了更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路德主张,一方面要改造天主教会遗留下来的大学和中学;另一方面要创办新的大学和中学。

路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弟子们的协助下都得以贯彻和实施。

(2)斯图谟的预科学校教育:

斯图谟(1507—1587年)是路德的得意门生和助手。在路德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他于1537年创办了具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斯特拉堡预科学校。预科学校的学生是王公和国王的儿子,新兴资产阶级的子弟和各大学派来的人。

斯图谟制定了十年级学校计划,经市政当局的批准而实施。学校每一年级都有相应的教师。学生在五岁或六岁入学,十五岁或十六岁毕业。然后,在人文主义的学院或大学中继续受五年以上的教育。

宗教、希腊文。拉丁文和逻辑是基础学科。拉丁语是学习的核心。斯图谟特别强调在学校中使用拉丁语来读和说。

由于学校实行分级教学制度,所以每个年级都按固定的教科书进行教学。斯图谟亲自为每一个年级编写祥细的教学大纲,对每天的教学内容和适应内容的方法都做了具体规定。他不允许教师违背大纲而自行决定。他还亲自为一些年级编写教科书。

学校的条例都围绕着斯图谟的思想和方法来制定,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渗进了新教教育中。他创办的这所预科学校影响很大,各国有志青年都踊跃前来学习。在校学生最多曾超过三千名。其中包括贵族、伯爵、男爵和王子。他所培养的学生在整个欧洲纷纷建立预科学校,并在国家和教会中取得显赫的地位。德国的新教教育已越出德国边界,在西欧新教国家开花结果。

(3)新教教育广泛推行:

宗教改革使新教诸侯国和城市没收了原属天主教会的建筑物和可观的财富,并按照新教领导人路德的意见,把这些财富都提供给教育事业。新教学校都由国家控制,禁止私人办学。国家除提供原教会财产之外,还在可能的范围内对教育提供资助。学校对学生一般不收费用,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收取少量的学费。学校公办,这是新教的一大功绩,也是民族主义的直接结果。

因为新教改革的基础是宗教,因此宗教成为学校中主要的科目。拉丁文或希腊文的《圣经》是新教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新教教育的宗教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在高等教育方面,原有大学都具有人文主义和新教主义的特色,学术空气十分浓厚。新教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些新大学。例如,1527年按照梅兰克森的计划建立了马堡大学,到16世纪末,柯利格斯堡、耶拿和赫尔蒙特德等大学也相继建立,并成为德国学术的中心。由于这些学校是新教所创办的,因此,在它们的课程中宗教占有很大比重。学校不收异教徒,因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新教牧师和领导人。新教教育大大促进了新教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