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存在明显不公平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老师区别对待学生,对学生造成的后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非常大的负面的影响。那么,你小时候有没有被老师歧视过?我想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管怎么说教育歧视现象是存在的,而这种教育歧视行为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1、教育歧视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未成型,对学生的歧视态度或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形成心理障碍。如果按照热搜事件的发展,该学校的老师会对于那些被列为“特殊”类别的孩子做出怎样的区别对待?对学生不闻不问?或是更可怕的长期的嘲讽、恐吓、侮辱等语言?这都会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和抗拒心理,严重的歧视使得学生走向两个极端:或是极度自卑,产生封闭心理,产生逆反、报复心理,将来成为社会的潜在危险。
此外,学生在教育链条中处于弱势地位,教育歧视势必造成学生内心的恐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严重的教育歧视还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社交和场所恐怖症等,对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歧视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持续终生。
2、教育歧视侵犯了学生平等接受义 务 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告诉我们,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家庭背景好还是坏都有平等接受义 务 教育的权利,学校和教师对学习成绩差、家庭背景不好的孩子的歧视与这一要求背道而驰,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多数出现的是对“差生”的教育歧视。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差生”需要学校、老师和同学更多的帮助、支持和理解。
然而,现实学校生活中,老师并不愿花费课程外的多余的时间去帮助“差生”,更甚者,会对这些“差生”感到鄙夷,这使得他们遭遇歧视、忽视,他们的自尊心一次次地受到挫伤,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表现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师、厌学的心理,导致成绩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越差越歧视,越歧视越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