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属于哪个市

如题所述


上海城隍庙
豫园
豫园
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市卢湾、黄浦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浦区、卢湾区两区建制撤销,设立新的黄浦区。“撤二并一”相关程序仍在进行中。
批复要求,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要按规定及时勘定,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上海市自行解决。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规定和国家土地管理法规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卢湾、黄浦行政区划调整是涉及上海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上海中心城区原有区划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部分区管辖范围狭小、发展受限的情况突出。黄浦、卢湾均处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黄浦面积为12.49平方公里;卢湾东临黄浦区,与浦东新区隔黄浦江相望,面积为8.03平方公里。
黄浦、卢湾两地汇集了金融证券、现代服务、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等产业的优势资源。外滩、南京东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园等上海著名地标都在此区域内。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也坐落在这一区域的临江地带。
据介绍,两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政府管辖规模趋于合理,有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也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调整后,新的黄浦区面积达20.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0.9万。
黄浦、卢湾区名由来
黄浦:“黄浦”的地名得名于“黄浦江”:黄浦江,南宋名“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淀山湖,流经十一区,至北部吴淞口注入长江,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誉为上海的“母亲河”。1945年建区时,以境东河名命名为“黄浦区”。
卢湾:“卢湾”的地名得名于“卢家湾”:旧时肇家浜自西向东,折向北流,转弯处浜畔有罗姓居住,故名“罗家湾”(约今鲁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国中路一带),后谐称“卢家湾”。1945年建区时,以境内地名“卢家湾”命名。1950年改称“卢湾区”。——据《上海地方志》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区境南部建立上海县署;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区境北部先后开辟为英租界和法租界,开始有“南市”、“北市”之说。1927年7月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南市老城厢地区划入沪南区管辖。在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的沦陷时期,沪南区改称为南市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区境为上海第一区(黄浦)、第二区(老闸)、第三区(邑庙)、第四区(蓬莱)。当时上海市政府将全市分设30个区,第一区因濒临黄浦江,又以江名黄浦为区名,这是黄浦区得名之始。南市老城厢地区划为邑庙区、蓬莱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两区分别接管,并建立区人民政府,1959年12月邑庙、蓬莱两区合并为南市区。1956年,黄浦、老闸两区合并为黄浦区;1959年,邑庙、蓬莱两区合并为南市区;1993年,黄浦区、南市区原浦东地区划归浦东新区。2000年,黄浦、南市两区拆二建一,成立新的黄浦区。黄浦区委、区政府驻地:延安东路300号。
黄浦区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曾经是远东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700多年前,南市就是上海县治所在地;明清时期,十六铺一带已成为“江海通津,东南都会”;上海开埠后,黄浦滩旁辟为租界,最早向世界敞开大门;近代,外滩是银行、洋行和轮船公司的集中地,南京路形成繁华的商业大街。解放后,区境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先后拓宽和辟通了复兴东路、陆家浜路、西藏南路、河南南路、九江路、天津路等道路,建成了人民广场等多个地铁站点,完成了苏州河沿岸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对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豫园商城、上海老街、延安中路绿地进行了大规模开发改造,成为上海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标志性景观。
黄浦区是全市商业繁华地区,共有名特商店、百年老店343家,南京东路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豫园商城以“小商品王国”著称,四方宾客近悦远来。区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有“奇秀甲江南”的豫园和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的外滩欧式建筑群,以及文庙、九间楼、书隐楼、古城墙等明清建筑。区内还有0中央驻上海办事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卅惨案纪念碑、四明公所牌楼、三山会馆、豫园点春堂等革命斗争史迹,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8处。黄浦区五教齐全,宗教场所有沉香阁、城隍庙、白云观、董家渡天主堂、小桃园清真寺、沐恩堂等。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黄浦区上榜。
2020年12月25日,黄浦区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12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黄浦区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2020年10月20日,黄浦区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9月10日,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黄浦区位列第9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