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住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条约?

我是说条约的内容。

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

1、《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2、《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3、《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天天赔酒(九)”。第一个“天”指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第二个“天”指增开天津为商埠;“赔”指增加了大量赔款;“酒(九)”指割九龙公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马关条约》内容可记作“两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口”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分”即分割,指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工”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5、《辛丑条约》内容可记作“兵民禁赌”。“兵”指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民”指把东交民巷辟为“使馆界”;“禁”指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赌”与钱有关,指清政府赔款给列强白银4.5亿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平等条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巧记近代不平等条约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

《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天天赔酒(九)”。第一个“天”指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第二个“天”指增开天津为商埠;“赔”指增加了大量赔款;“酒(九)”指割九龙公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马关条约》内容可记作“两口(子)分工”。“两”指赔款给日本白银两亿两;“口”指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分”即分割,指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工”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辛丑条约》内容可记作“兵民禁赌”。“兵”指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民”指把东交民巷辟为“使馆界”;“禁”指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赌”与钱有关,指清政府赔款给列强白银4.5亿两。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35279748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9-03
中国近代史上绝大多数条约一般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割地 赔款 开阜通商 关税 传教 外交权益 等等
我通常建议我的学生采用纵向联系记忆法。
1、比如说赔款额:从《南京条约》的2100万银元——《天津条约》赔偿英法军费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北京条约》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一共赔款1800万两)——《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2、再比如传教问题:从《望厦条约》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黄埔条约》可以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清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天津条约》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3、开阜通商,南京条约的广厦福宁上,天津条约的汉口、九江、南京、台湾、淡水,北京条约的天津,马关条约的重庆都是经常考查的点。
4、外交权益:《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
这个办法你不妨试试看。不行的话再告诉我,哥们再帮你出主意。
第3个回答  2008-09-03
基本上都包括三大点
1.割地 2.赔款 3.开通商口岸

结合条约的名称把割地的地域、面积等记住,赔款的数量和通商口岸的名称记住就差不多了。其他还会有一些附带的内容,你可以把这些内容当作这个条约的特点来记,就方便多了。还有就是签订条约的时间,这个没有捷径,要死记硬背的,还必须要记准、记牢。楼上几位说的都很对,下功夫吧。
第4个回答  2008-09-03
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对应关系。一般内容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外敌特权四个方面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