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重度中毒可以算重伤吗?

如题所述

氟中毒是有很多症状的,而且症状都比较明显。病情严重时关节脊柱固定、脊柱侧弯,佝偻驼背或四肢僵直,以至生活难以自理。脊髓或脊神经根受压者可出现四肢或双下肢感觉麻木、感觉减退、肌力降低,躯干有被束缚感,疼痛,严重者可伴肢体截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1
对皮肤、粘膜的损害
氟化物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难以愈合的皮肤溃疡、急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及肺出血。过量的氟化物被食入,可引起胃溃疡,甚至胃出血而致死。氟化物与胃酸结合生成氟氢酸后,可腐蚀消化道粘膜。脂肪能阻抑氟化物的吸收。可溶性氟化物的致死量为2~10g,毒性较低的氟化物,其半数致死量(可使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为500mg/kg体重,而毒性较高者为6~8mg/kg体重。[1]
抑制酶活性
氟能妨碍许多酶的合成,抑制酶的活性。摄入大量F后,F与一些阳离子,如Ca、Mg、Mn等形成不易溶解的氟化物。这一方面可减少氟的吸收,保护机体不受或少受氟的毒害,另一方面又间接干扰某些需要Ca,Mg激活酶系统的活性。如氟能抑制骨磷酶化酶,使钙盐吸收和储存减少,引起钙磷代谢紊乱,氟还可抑制脱氢辅酶Ⅰ、Ⅱ系统,使三羧酸循环中断,妨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阻碍能量获得。长期过量氟化物的摄入,也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导致环-磷酸腺苷(cAMP)升高。[1]
氟可增加肌纤维膜的通透性,使血液中肌酸磷酸酶(CPK)增高,后者能敏感地反应肌营养不良程度。肌纤维直径可变小,发生肌萎缩,肌肉也可发生灶性坏死。[1]
引发肾损伤
尿氟非由肾小管排泄,而是通过肾小球滤过,尿氟排泄阈可达4mg/L·d,而正常时只为0.4~1.0mg/L·d。如果肾功能良好,虽每日口服6mg,氟的摄入量与排泄量仍可维持平衡。但若持续大量摄入,则可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形态和功能损害,于是氟在体内蓄积,引起氟中毒。[1]
其他损害
氟对其他系统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害。氟可影响肝代谢,降低其解毒作用,使血浆白蛋白降低,肝脏的库普弗细胞可发生广泛脂性变,称为“氟肝病”。过多的氟化物沉积于骨骼中可引起骨硬化,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长期接触可能导致骨髓纤维化。氟中毒是否会引起甲状腺肿,意见不一。流行学调查未发现地方性氟中毒与地方性甲状腺肿重叠出现,也未发现氟骨症病人同时患典型甲状腺肿。[1]
氟中毒 - 中毒方式及临床表现
生产和使用氟及氟化物,特别是炼铝、制造磷肥时可排放出大量的含氟烟尘,污染周围大气、水源和土壤。氟及氟化物主要以气体及粉尘形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氢氟酸则可经完整的皮肤少量吸收。[1]
急性毒性
氟及氟化物的急性毒性,主要在于遇水生成氟化氢和氢氟酸,两者对粘膜和皮肤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1]
接触和吸入含氟气体或氟化氢时可迅速出现眼、鼻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如眼刺痛、流泪、流涕、打喷嚏、咽痒及刺痛、声音嘶哑、咳嗽、胸闷等。同时可反射性地产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吸入浓度高时可产生化学性肺炎和中毒性肺水肿。骤然吸入极高浓度时甚至可引起反射性窒息。[1]
皮肤接触低浓度(<20%)的氢氟酸,当时不感觉疼痛,但可在几小时后形成皮肤轻度烧伤,烧伤的皮肤外观苍白、肿胀、可有水泡,伴刺痛和烧灼感。浓度超过60%的氢氟酸可立即引起严重的烧伤,皮肤由苍白迅速变成暗紫色,疼痛剧烈,肌肉组织坏死,腐蚀可深达骨骼,指甲受侵犯时,往往甲床发炎,有剧痛伴指甲破坏。[1]
慢性毒性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氟和氟化物,可产生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及牙齿酸蚀症,形成氟斑牙,牙釉质失去光泽,牙面粗糙,有黄褐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且易磨损折断。氟斑牙主要见于切牙、单尖牙的唇侧面。[1]
工业性慢性氟中毒,长期饮用含氟高的饮水(氟>1mg/L)以及食用高氟土壤地区的蔬菜食物,可产生地方性氟病,其主要病变部位为骨骼,称氟骨症。[1]
治疗
氟中毒没有特效药治疗。最好的防治措施是改水源。含氟量较高的水也可用化学药物(如硫酸铝、活性炭等)除氟。另外,可服氟宁片,每日2次,每次1片,30天为一疗程,有促进机体排氟作用。[1]
急性吸入中毒时吸氧、给予止咳化痰等对症药物,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口服或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防止肺水肿。目前较常应用的抗氟中毒药物有以下几种:[1]
1、钙剂,氟与钙有较强的亲和力,在肠道内两者可形成溶解性较差的CaF2随粪便排出,因此可使氟吸收减少。钙剂对疏松型、软化型和伴有钙吸入不足的氟骨症治疗有效,但长期应用钙剂可使骨硬化和软组织钙化加重,对硬化型氟骨症的治疗可能是不利的。[1]
2、镁剂,饮水中镁的含量与体内氟的吸收呈反比。镁是某些酶的激活物,体内氟与镁结合形成镁氟磷酸盐复合物后,导致体内镁减少,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增加镁的摄入,可使镁的抑制作用减轻。蛇纹石是一种自然生成的镁硅酸盐,能使骨中的氟释出。不同地区生产的蛇纹石,结构有所不同,排氟效果也不同。蛇纹石常含有石棉成分,而后者是人类致癌物质,对其使用的安全问题应引起注意。[1]
3、铝剂,铝是氟的强力络合剂,肠道中40%~60%的氟可被铝结合,小剂量的氢氧化铝可增加粪氟的排出。值得注意的是,体内铝增加后不易排出,而且可影响钙磷代谢,导致血磷降低,骨磷释放,出现骨软化症。
4、硼剂,硼与氟形成BF4复合物后,易于排出。[1]
预防
因氟及氟化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为预防氟中毒,生产管线及容器应使用耐氟腐蚀材料(如耐酸陶瓷、不锈钢和塑料等),加强贮存和运输的安全管理、进入氟浓度高的场所应戴防毒面具。从事接触氢氟酸的操作和生产应在良好的通风情况下进行,穿戴防毒服和手套,并注意手套有无小漏洞。污染的衣服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污染的工具设备先用石灰水中和后,再用水清洗。[1]
生产场所空气中氟化氢及氟化物(换算成F)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健康检查,氟作业的就业禁忌证为明显的心肺疾患、神经和骨骼疾患。为预防氟骨症、氟斑牙,对饮水中含氟量也有一定标准。
第2个回答  2020-01-01
氟中毒(fluorosis of bone)是指长期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氟骨症并累及骨组织的一种慢性侵袭性全身性骨病。氟骨症累及牙齿称氟斑牙。患者常有全身肌肉疼痛、头晕、心悸、无力、困倦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1901年,Eaqer最早报道氟斑牙,1932年丹麦的Motlev和Gudijonsson命名为“氟骨症”(fluorosis),并认为本病伴有骨硬化。
慢性氟骨症骨病是颇常见的病。氟中毒致病原因是由于过量的氟慢性长期地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途径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氟经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散布全身,引起各种变化。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腰腿关节疼痛,关节僵直,骨骼变形以及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的症状和体征。氟中毒患者多死于慢性营养障碍或其他严重合并症。
第3个回答  2020-01-01
氟中毒在很多地方都有,与饮水和喝茶都有关系。不能算作重伤。
第4个回答  2020-01-01
氟中毒
氟中毒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后,主要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上,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每日摄入小剂量氟化物,可促进牙齿和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有利于神经系统的传导和酶系统的正常活动。氟中毒没有特效药治疗。最好的防治措施是改水源。含氟量较高的水也可用化学药物(如硫酸铝、活性炭等)除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