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隶书,行书,草书有何区别

如题所述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是从隶书(包括草隶)演变而来的,始于东汉,通行至今.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ç« è‰,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之所以上述按照楷、行、草、隶书分别叙述,是由于楷、行、草三种书法之间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隶书是一种汉代通用字体,后期应书写麻烦被逐渐淘汰。隶书一般笔画平直、结构方正,几种笔画较为固定,为汉字书写确定了不变的形态。改造合体字的偏旁,并使它固定统一。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做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同时又把许多原来不同偏旁的篆字固定为同一偏旁,如“英”、“樊”、“莫”、“真”、“奠”等字,原篆书字底皆不相同,隶字把它们统一为“大”字底。又如“泰”、“秦”、“春”、“奉”等字也是隶变后才统一为春字头的字。这样就使得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在用笔上,方、圆兼用,藏锋、露锋诸法具备:在笔画形态上出现了蚕头燕尾的特点,长横画有蚕头,有波势,有俯仰,有磔尾;体势上,由纵势变为正方,又变为扁方的横势;结构上,中官紧收,笔画向左右开展,呈左右对称的“八字形”,故有汉隶“八分”的说法。隶书是篆书的化繁为简,是从篆书发展而来的,而草如飞。楷如坐,行如走,化圆为方,化弧为直,是对隶书的升华。

分别为行书、楷书、草书、隶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30
楷书,隶书,行书,草书主要区别是字形和书写笔画顺序不同。
字形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今长盛不衰。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形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
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书写笔画顺序
草书书写笔画顺序自成章法,与其它字体书写笔画顺序不同。
楷书,隶书,其书写笔画顺序与现今相似: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04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是从隶书(包括草隶)演变而来的,始于东汉,通行至今.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第3个回答  2019-06-10
隶书
笔画平直、
结构
方正
,几种笔画较为固定,为
汉字
书写确定了不变的
形态
。改造
合体字

偏旁
,并使它固定统一。为了字的
方整
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做偏旁的
独体字
规定特殊的形态,同时又把许多原来不同偏旁的
篆字
固定为同一偏旁,如“英”、“樊”、“莫”、“真”、“奠”等字,原
篆书
字底皆不相同,
隶字
把它们统一为“大”字底。又如“泰”、“秦”、“春”、“奉”等字也是隶变后才统一为春字头的字。这样就使得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日益发展的要求。在用笔上,方、圆兼用,藏锋、
露锋
诸法具备:在笔画形态上出现了
蚕头燕尾

特点
,长横画有
蚕头
,有
波势
,有俯仰,有磔尾;体势上,由纵势变为正方,又变为
扁方
的横势;结构上,
中官
紧收,笔画向左右开展,呈左右对称的“八字形”,故有汉隶“八分”的说法。
楷书
楷书又称
正书

真书
,由汉代隶书演化而来。其
笔法
形成,由隶至
章草

今草
的演变过程。从遗存至今的
西汉
竹木简
书里,就可以窥见演变的痕迹。楷书最初产生于
民间
,其后再由
文人
整理,使之规范。从
钟繇

王羲之
等人
的楷书作品来看,这个
时期
已经相当的成熟而且定型化。

书法
审美的角度来看,楷书可分为晋楷、
魏楷

唐楷
三个系列。
一、三个系列的代表,简述如下。
(一)、晋楷系列以二王为典范,
隋朝

智永
也是佼佼者。
(二)、魏楷系列以
北魏
碑刻
为典范,包括
墓志

造像

碑碣

摩崖石刻
等。
(三)、唐楷系列以中唐的
颜真卿
为典范,
初唐
四家为铺垫。

、三个系列的结构的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一)、晋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稳而有势;匀中见豁;接而能让;
严谨有致。
(二)、魏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奇趣天成;疏密自然;变化多端。天真烂漫。
(三)、唐楷的结构主要特征是:重心平稳;布白匀称;左右揖让;上下承覆。

(2008-3-15晚)
行书
(一)减省点画

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
部首
偏旁方面用得最多,这同它经常书写有关。

(二)笔势流动

1.增加勾挑与牵丝
写楷书是
一笔一画
地写,要求点画分明,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写,在点画之
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发.但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太多了,用笔就显得不干净,
造型
也不美观。

(2)改变书写笔顺
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
草书
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目的在更加便于书写。如“秋有戎半”四宇,每组中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
在写
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如果随意胡来,不仅书写别扭,而且
结体
混乱。

(三)用笔灵活

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有时可以这样写,有时也可以那样写,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
楷书写法
,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四)体态多变

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
字体
,其活动范围广,
表现力
丰富,往往
一个字
有几种
写法
,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
写意
,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
饶有趣味
。体态多变是行书的
长处
,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