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理解自由?

如题所述

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在文字上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思考。而在这本早就有些半熟的内容中,我仍然还能找到一些让我不断去思考的观点。比如自由。
除了自由,其他事物不也是一样的么,当你内心特别渴望得到什么的时候,就仿佛你从没得到过这个东西一样。
但实际上,只是那些拥有它们的时刻太自然了,自然到完全被埋没或忽视,以致于没有的时候才会出现那种“似乎从未得到过”的错觉。
有人认为物质上能够自给自足、不给别人添乱、不必跟家人伸手要钱就是自由;也有人认为自律、自控,这类精神上的自由才算是真正的自由。
其实大家怎么想,都对,但自由的定义并不标准,你认为什么是自由,那这就是属于你的标准答案,而这个答案,我相信也会随着你认知层次的提升、思想上的变化,而不断被升级换新。
至少目前我会觉得物质、行为、思想都足够丰盈,才算是真正的自由。
① 物质自由
这一条不用多说,大家都能理解,只不过每个人对物质的需求可能会不太一样,也因此会造成不同程度上对自由的渴望。
我的理解是,能够自给自足、满足自己一些基本需求的同时,还能适当地为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家人生病,或者朋友需要急用,又或是能偶尔参与一些公益组织的捐赠活动等。
这里我需要提一下,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能够尽早获得一部分自由,所以一定会权衡自己想要优先实现哪部分,搁置哪部分。

比如我不希望人际关系和家人在需要我提供物质支持时,我是无能为力的,那么我就重新规划自己调配的那部分。
现实生活中,我看到不少人为了多赚钱而去想办法获取一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收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限制行为和内心的自由,因为它会让人变得焦虑、恐惧、压抑,还多少会沾点内疚。
② 表达、表现以及行为自由
许多人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会远远超越自己真正的需求。
他们时常会纠结怎样做才算是正确,才不会被人挑出毛病。这就是一种行为上的不自由。
可以说,这种自由我几乎已经实现了。
这不意味着说话的时候口无遮拦,做事不考虑后果,而是我压根不会去做违背我自己原则、社会责任及道德感的事情。
因为每件事都思考过、且做出决策后无论过多久也不会后悔,所以在行为上的直来直去、不转弯抹角,也成了我对自由的一种雕琢,这样的生活让我整个人都很轻松,不会被他人的认知所左右。
完全不受他人影响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去接受怎样的影响。

提到行为自由,就不得不提到那句“自律让人自由”,因为真正的自律不靠“坚持”,而是源于真正的热爱,所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看书、健身、写日记、和家人保持有效沟通等等。
当这些都成为日常习惯、是你下意识就会做下去的事时,难道这不是真正的自由吗?
③ 思想自由
你有没有见过很多小孩被骂、被教训的时候,他们就会呈现出一种“突然就溜号了、人在心不在了”的状态,似乎这一刻,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都飘走了。
这就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和父母产生一种对抗,“你可以骂我、你可以打我,但是你控制不了我的想法。反正你不会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
这种自由其实没办法独立存在,如果你的想法和行为不够一致,就像这些不得不去自我保护的小孩一样,那么这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而已。
一点后话
所以思想、行为二者皆自由,才能算是自由。此外,如果没有物质自由,那思想和行为也不可能是自由的。物质,总是我们生存的基础需求之一。
总之,真正的自由是很复杂的,因为人心本来就是敏感和复杂的,并不是哪个单一的要素就能成就心中向往的那份自由的。

仔细想想,如果你能把自由描述得足够具体,你就会发现纯粹的物质、情感、人际关系、权力等等,哪一样都无法构成你想要的自由。
那些所谓的单一的答案,不过是一个响亮的口号而已,它们只代表了某些人心中最想要的那个自由的侧面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4
自由,汉语词语,拼音是zì yóu,英是freedom/liberty。自由是一个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概念,在这个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学术上对于自由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差异。自由的最基本含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或者说限制或阻碍的不存在
第2个回答  2021-12-04
我所理解的自由,是不为情所困,不为事所惑,不为瘾所牵,不为欲所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为梦想执着,为理想放弃,为原则坚持,为前行背负;可以守之一隅,可以心怀天下,可以情有独钟,可以风情万种。我觉得,自身或者说内心的自由,才是最纯粹的自由,无所谓说世俗捆住了双手、绊住了双脚;无所谓整天憎天恨地、怨天尤人。只要你想,只要你做,只要你觉得你可以,只要你认为是值得。自由不在九霄云外,而在你心中。只要心中是自由,尘世便是你的拥有。这,就是我理解的自由
第3个回答  2021-12-04
在这里,必然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然和自由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它们是相互对立的。必然是客观规律,是外在的约束,对人类主观而言,必然的存在是一种“不自由”。而自由是人类对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是主观的自我意志,是主观的“随心所欲”。同时,必然与自由又是辩证统一的。必然是相对于自由而言的,是人类主观意志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没有人类的主观理解力,也就无所谓必然。而自由也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必须以必然性为前提。没有必然就无所谓自由。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只有认识和掌握了必然,人类才会有自由。违背必然的所谓“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盲动。这种盲动,由于违反了自然规律,必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因而最终是不自由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掌握了必然,人类才会在必然中自由行动。这是真正的自由。庖丁只有正确认识和掌握了牛的生理结构,解牛时才能“游刃有余”。人类只有掌握了运动规律和宇宙结构,才能自由地翱翔于太空,才能“可上九天揽月”。自由也必须通过对世界的改造而得到。要认识自然,认识必然,必须通过改造自然的途径获得,除此别无他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真理,发现规律,不断逼近真理,逼近规律,也不断掌握真理,掌握规律。这就是认识必然的过程,也是获得自由的过程。这就是必然与自由的关系。这样回答,不知是否清楚了?
第4个回答  2021-12-04
自由,汉语词语,拼音是zì yóu,英是freedom/liberty。自由是一个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概念,在这个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学术上对于自由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差异。自由的最基本含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或者说限制或阻碍的不存在。
1.意指由宪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专制政权的奴役、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
2.任性意义的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放任。
3.按规律办事意义下的自由,所谓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
4.自律意义下的自由。康德在此意义上使用自由一词。
“自由”的精辟解释是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据阿克顿勋爵(John Emerich Edward Dalberg-Acton)的统计,思想家对“自由”的定义有200多种。所以,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说“自由是一个变色龙似的语”。自由广义的来说是动植物在自然规律范围内一切不受约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