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本书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作者】:余华

【类别】:长篇小说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豆瓣评分】:9.4分

余华 ,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

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

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

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

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

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新版)》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自序P1)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自序P4)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自序P5)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自序P7)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

(自序P10)没有什么比时间更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须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自序P13)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的经历里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

(自序P15)有时候现实会被虚构,有时候虚构突然成为了现实。

(自序P16)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在中国人所说的盖棺定论之前,在古罗马人所说的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在前面的时间里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自序P17)生活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P31)只要人活得高兴,就不怕穷。

(P36)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重度此生了。

(P67)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P126)月光照在地上,像是撒满了盐。

(P134)我们这辈子也算经历了不少事,人也该熟了,就跟梨那样熟透了该从树上掉下来。

(P157)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P165)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184)少年去游荡,中年想倔藏,老年做和尚。

当你觉得活着很难很累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读这本书,它将在你经历生活磨难时给你力量和勇气。

《活着》是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因此决定写下这篇小说。

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也经历了歌中老黑奴一生的苦难。他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却依然坚强地活着。

作者余华以主人公福贵自述的方式,向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福贵的口吻讲述了二十世纪中的中国史。

福贵家境还没有败落时,家有一百多亩地,和他爹是远近闻名的阔老爷和阔少爷。因为赌博输光了家产,一贫如洗。

他爹把一百多亩地和房子抵押了,让人送来了铜钱给福贵挑着去还债。

当福贵把铜钱都挑去还了债之后他身上的绸衣都磨破了,肩上的皮肉渗出了血,才让他明白了他爹为什么不要银元而偏要铜钱,就是要他知道这个道理,让他明白钱来得千难万难。

此后福贵一家从几代居住的屋子里搬了出去,搬到了茅屋里,过上了落魄的生活。

他的父亲在一家人搬到茅屋后离世了,福贵认为他爹是被自己气死的。母亲在贫困中也患了病,福贵在去城里请郎中时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

后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村庄被解放军包围了,经历了饥寒交迫,枪林弹雨,看着战争中死伤无数,死亡在一步步向他靠近,就在看不到生的希望,觉得自己活不到中午时,他和活着的其他人全被俘虏了,解放军给他们送吃的,还给他们领了回家的盘缠。

他几经波折终于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和一双儿女都活得好好的,但母亲却离开了人世。

在战场上死里逃生的福贵并未应了那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话。此后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到他的身上。

他的儿子有庆因给生孩子的县长夫人献血而被抽干了血致死。看到这里真的很扎心,心地善良的有庆怀着救人的热情去献血,却被活生生的抽干了血,而医生也没当回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人胡闹。

更令人气愤的是,当福贵去医院找有庆时,医生对他说“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

这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永远定格在了才读五年级的年纪。书中那一句“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道尽了一切心酸和悲痛。

他的女儿凤霞小时候因一场高烧导致聋哑。凤霞十二三岁时,为了省下些钱给有庆上学不得不把她送给别人,后来因为不忍心还是把凤霞带回了家里。之后苦命的凤霞终于找到了一个疼她爱她的人万二喜,生了个儿子,却在产后大出血而亡。

他的妻子家珍在凤霞死后不到三个月因软骨病也离开了人世。

他的女婿二喜在搬运工作中意外被水泥板夹死,只留下4岁的儿子苦根。

苦根七岁时,因为他说头晕福贵还让他摘棉花而心疼他,便去摘了半锅新鲜豆子给他吃。等他下地干活回家时发现苦根嘴唇都青了,是吃豆子撑死的。村里的孩子都过得比苦根好,因为难得能吃上豆子,又煮得多,不曾想却让苦根因此丧了命。

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全是他送的葬,全是他亲手埋的,最后只剩他一个人活着,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沉痛打击之后,他没有失去活着的意志,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

在苦根死后第二年买牛的钱凑够了,福贵想想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能替他干活,闲下来也有个伴。

他在一个霍霍磨着牛刀的赤膊男人那买下了待宰的流泪老牛,给这头和他相像的老牛也取了个福贵的名字,从此和老牛相依为命。

在福贵苦难的一生里也有过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他不幸的一生也有过幸运,他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死里逃生;在村里为煮钢铁找风水宝地找到他家时,妻子认识风水先生而幸免;适逢土地改革,接替他做地主的龙二成了他的替死鬼。

福贵悲惨的一生,在遭受接踵而至的打击,亲人相继的离开之后,唯一活着的他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有活下去的精神和勇气。

当他在战场上死里逃生回到家中时,他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当他的亲人相继离他而去,他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因为家人都先他而去了,他也不用担心谁了,对什么也都看淡了。

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如同海面上掀起的风浪汹涌澎湃,最后归于平静。

他坦然地接受命运的所有不幸。生老病死,生活苦难是人生常态,只要活着,就要好好生活。这让我想起一句话: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作者余华说“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悦读,享受慢时光|下本书见哦~

给生活加块方糖吧~🧡愿每个人都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方糖悦读」,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