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有哪些养老模式?主要分为那几类

如题所述

主要有三种模式,即

1、家庭养老。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亲属养老。这是目前农村养老的主流,老人都有自己的子女、儿媳、女婿,再之后的孙子、孙女等等,作为一个家庭,家庭成员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就算子女不在身旁,同样生活在农村的亲戚朋友都会帮忙照料老人。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一直都有“孝”的影子,如果不赡养老人,就是不孝,是会被村里人瞧不起的。

2、社区养老。它以村庄或村落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合理开发、调配、运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具体就是开办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等。

农村社区养老是当前农村社会养老的发展方向。农村社区养老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灵活性高,能因地制宜。

它以村庄或村落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合理开发、调配、运用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

3、民间养老。一些民营企业投资开办的养老院等,有养老意愿的个人进行选择。一般这样的养老院收费较高。


扩展资料:

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1亿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

其中,和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保障水平比较低。

“农村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与城镇的差距呈扩大态势,且城乡导致状态将持续到2040年。”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菊华表示,中国老龄化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表现在人口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即农村老龄化水平目前且长期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另一方面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

比如,除了西藏外,各省农村老龄化程度均已突破10%,辽宁省、重庆市等地甚至均已超过20%。

城乡差异体现出的“城乡倒置”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导致的生育率差异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密切相关,大量年轻人口离开中西部农村地区向东部和城市地区迁移,是该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主导因素。

而这种人口转移又有效地降低了城市常住老年人口的比重,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增加了应对的复杂度。

“养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时代性难题,农村养老更是如此,从目前社会的现实情况我们看到,城市养老正在成为创业的蓝海,各种现代化、人性化的养老模式层出不穷,受到社会资本、公益力量及媒体大众的广泛青睐和关注。

然而我们无法忽视的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尤其是老年人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青少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空巢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农村养老的体制短版和资源短缺也更为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农村养老问题也更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

谁来为农村老人发声?谁来关注农村人的晚年生活?国家、社会、公民这三者应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接近3亿,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也就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2亿空巢老人,而相当比例分布在农村,农村空巢老人日益成为重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新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5

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由于农业大国的现状,有大部分公民属于农业人口,而农村养老又远远薄弱于城市,这使得中国农村养老成了国家、学者和社会大众共同关心的问其中比较主要的三种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

扩展资料:

1、家庭养老的社会背景山东大学的刘娜和李汝宾认为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国传统观念下最适合的养老方式,其余的多种方式都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税费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之后发展起来的。

2、机构养老的产生背景  机构养老的产生与家庭养老在某些方面的衰败密不可分,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的桂世勋将家庭养老看作社会发展中政府为稳定社会关系所提倡的一种养老形式,且这种形式在不断发展;他同时认为这只是一种辅助措施。

3、社区照顾的产生背景  随着以上两种形式的产生以及社会观念的进步,社区这个概念逐渐走人中国社会,但在农村,并非所有人可以接受并且理解这个名词,社区多见于一些群众性的自治机构中。

所谓“社区内的照顾”,就是指为了避免过去大型照顾机构那种冷漠、没有人情味和与世隔绝的程式化的专业照顾带来的负面效应。而“由社区来照顾”则是指由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和社区内的志愿人员所提供的照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农村养老模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7

第3个回答  2020-08-25

1.国家养老

国家养老人群主要是一些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比如退休村干部、退休教师、退伍老兵等等,国家在养老这方面都会尽力保障他们的福利。

益养老介绍,随着扶贫力度的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五保户也能享受国家免费养老的待遇了。

2.家庭养老

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亲属养老。这是目前农村养老的主流,老人都有自己的子女、儿媳、女婿,在之后的孙子、孙女等等,作为一个家庭,家庭成员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3.农村养老保险

农村老人每年虽然也有养老金领,但只有80元每月左右。政府的养老政策是托底的,在农民养老过程中,起的作用有限。这个钱只能保障农民的最基本生活,不能保障农村老人过得舒心。

4.退地养老

多数农民在上了60岁之后其实是没有养老金可以领取的,再加上本身的积蓄也不多,晚年身体再有点不舒服,可能就会在经济方面捉襟见肘。于是一些试点地区采取了退地养老的方式,老人自愿选择退出土地,然后领取一笔补偿款,这笔补偿款便可以作为养老费用,保障晚年生活。

第4个回答  2017-03-30
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摆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的养老模式。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除了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体的基本模式之外,正积极探索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乡镇(村)集中养老、消费养老等多种模式,形成了农村养老体系。
1.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以儒家文化的“孝”道为主旨,把赡养老人的义务变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尚不普遍具备,因此,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模式。这种以亲情为基础的家庭养老,在提供老人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是其他养老方式无可替代的。
2.土地养老模式。是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被置换为条件,换取养老保险和生活费用的一种养老方式。土地养老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城镇统一规划或新农村建设规划,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主要有农民宅基地与城镇房产置换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与社会保障置换方式。已经在全国各地实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就是土地养老的典型模式。
3.社会保险模式。民政部于1992年出台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为“农村社会保险”开了先河。在《方案》中,提出了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共同付费,由社会统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思路。保险基金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周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并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领取养老金。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建立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养老制度,符合政策的农村60岁以上老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4.乡镇(村)养老模式。是以乡镇村为单位集中养老,主要有三种方式:(1)在集体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乡村或乡镇企业,仿照城镇企事业单位的做法,给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2)对于五保户、生活无法自理的贫困户等老人,由乡镇集中养老;(3)以村为单位,建设老人公寓,集老人生活、娱乐于一体。
5.消费养老模式。是新近崛起的一种养老模式,其核心是消费者在购买企业的产品后,企业把消费者的消费视为对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该企业的利润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消费者。这样消费者不仅关心自己所购买商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关心购买后所带来的利益,为养老保险提供一个广阔的巨大资金来源,在不增加消费者负担的情况下,逐步为消费者积攒一笔可观的养老资金,从而解决许多与养老有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