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墓葬出土了很多鸟形文物,这里面有哪样的内涵?

如题所述

秦文化是历代秦氏先祖和秦族人在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后来秦国统一六国,秦文化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种大一统的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今天秦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支来源、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可以从历史文物和文献中来探索、复原秦文化的本来面貌。在诸多秦文化相关历史文物中,鸟形文物备受瞩目。秦人认为其祖先来源于玄鸟,因此创造出诸多形态各异、制作精美的鸟形文物,后来发展成凤鸟的形态。

秦文化鸟形文物反映了秦文化中的鸟文化、鸟崇拜,其来源有三:

第一,按《史记·秦本纪》所载秦人的祖先是颛顼帝的后代孙女,名叫女修,她在织布时吞食了玄鸟的卵而生下大业。

秦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源于玄鸟,那么秦文化的凤鸟崇拜就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但秦人先祖发迹当从商代算起。

秦人的祖先中有一位名叫“费昌”,他善于养马、驾车,后成为给商汤驾车的专用驭手。随后,秦人先祖中还有多位名垂青史的重要人物,他们都与鸟密切相关,如“大廉”以鸟为姓氏,世人称为“鸟俗氏”;孟戏、中衍都是“鸟身人言”,结合民族学资料来看孟戏、中衍应该是部落的巫师,他们常常身披鸟羽毛装饰的服装来开展原始巫术活动,为部落祈福消灾。结合《史记·殷本纪》:“帝喾次妃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殷)契。”等类似记载可见,秦文化鸟形文物当来源于同一时期强大、先进的殷商鸟文化。

第二,从考古学研究来看,秦人原居于山东地区(东方),后从东方迁徙到今甘肃一带(西方),在新石器时期山东地区属于东夷族太昊所统治的区域,盛行鸟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中皆出土礼器陶鬶,形制为三个空心的足带有柄喙,就是模拟三足乌的神鸟形象。原居于山东的秦人祖先也受其影响,盛行鸟崇拜。

第三,在秦人西迁到甘肃一带以后成为周王室管辖的氏族,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学习周文化。周文化中有许多鸟纹器物,如宝鸡石鼓山墓葬出土的西周提梁卣,其表面纹饰以鸟纹为主,鸟纹为侧面图形,抽象刻画出鸟嘴、足和勾尾,这种图案造型深刻影响力早期秦文化文物上的鸟形图案。因此,秦人的鸟形文物应当是在殷商、东夷和西周鸟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秦文化鸟形文物的发展与成熟并非一蹴而就,其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按其鸟纹图案的形象来看,大体有凤鸟、鸷鸟、鸱鸟、金乌等,品种繁多。

西周晚期的大堡子山秦公墓曾出土鸟形金箔片,但这是盗掘追回文物所以不能确定其本来的功用,只能推测是车马器上的装饰品,根据鸟纹图案具有钩状的喙所以定名为鸱鸟或鸷鸟。这两种定名皆有一定的文献依据和文化依据。鸱鸟是指猫头鹰,昼伏夜出,与一般鸟类的生活习性相反,在商文化中认为其是一种神奇的鸟类。鸷鸟则是指鹞鹰一类的猛禽,这种鸟类行动迅速敏捷、生性残忍。

无论是猫头鹰还是鹞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肉食鸟类且具有特殊的本领,秦人将其形象装饰在车马器上,意在借助其威猛的神力达到战无不胜的目的,这可视为秦文化早期的鸟纹形象。

秦文化金乌形象文物出土于宝鸡地区,青铜器上有三足鸟,即文献所载的金乌,又称阳乌或三足。金乌来源于乌鸦,乌鸦是一种比较有灵性的鸟类,聚群协作而不争抢,还具有反哺老鸟的行为,由此受到古人崇拜。但三足金乌与一般的两足乌鸦有所区别,是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臆造神鸟,又传说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黑色的鸟——乌鸦,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

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有相关记载,《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指出金乌是太阳神鸟。宝鸡曾出土三足秦文化金乌的青铜饰品,其尾部向下又伸出一足,该足同时也作为支撑点,这种三点支撑设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体现出秦人设计青铜制品的科学性与智慧性。

秦文化中还有凤鸟文物,凤鸟来源于雄性雉鸡或孔雀,凤纹瓦当以凤翔豆腐村制陶作坊遗址出土最为丰富,在秦栎阳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兴平侯村遗址等亦有发现,可以分为单体凤纹、凤衔蛇和践蛇纹皮夔凤纹三类。

秦人认为凤鸟是百鸟之王,具有多种鸟类的优良品行,因此将鸡、雁、鹳、鹤等多种多样动物形态进行组合,臆造出凤鸟这种神鸟。

为体现出凤鸟的特殊性,秦人独创出子母凤鸟图案和凤鸟衔蛇图案。

西汉刘向《列仙传》中记载秦穆公之女弄玉与吹箫成亲后吹箫引凤,竟皆随风凰而去,后人在雍城建造了凤女祠以示纪念,正所谓“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这是今日“弄玉吹箫”典故的由来。

秦文化鸟形文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从汉承秦制的情况来看,秦文化凤鸟图案对汉代朱雀纹的产生有巨大的影响,秦瓦当有单足昂首站立凤鸟纹图案,汉代朱雀也是同样造型,显系一脉相承。不但如此,西汉时期几乎全盘接受了秦文化中的凤鸟崇拜,还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时至今日凤鸟已是中华民族共同崇奉的一种神鸟。

其次,秦文化鸟形文物的平面、立体造型设计影响了后世的鸟类立体雕塑、平面图案艺术风格。秦文化立体鸟形青铜器文物造型比例准确、特点特出、工艺精湛,大体是反映出真实自然界中的鸟形象,因此不断被后世仿制。

而瓦当艺术及玉器、金箔上的平面鸟形图案可以看作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种演变,在抽象演变的过程中,秦人又人为的加入许多美好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标准对鸟形图案进行完善,以期达到一种圆满的、极美的效果,这种人为臆造的艺术创造在唐宋时期文物上的鸟形图案中仍能反映出来。

最后,秦文化中组合鸟形文物图案中出现了以鸟纹为核心的图案组合。多种动物组合图案在西周、东周初期已逐渐成熟,但受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的影响,这些组合图案多以神兽、人物等为中心。秦文化中的鸟崇拜源远流长,所以在设计图案时将鸟形图案放置在组合图案中的重要位置,形成了以鸟为核心的组合图案。

虽然造型粗矿古朴,还处于比较原始的构图阶段,但是画面活泼舒展、自由奔放,这为后世以鸟为核心的组合图案艺术流行奠定了基础。

秦文化鸟形文物种类众多,其源于东夷文化、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共同作用,从秦、商具有相同的祖先出世传说、结合文物形态来看,秦文化鸟形文物受商文化的影响最大,可以看作是新石器到历史文明时期各种动物、尤其是鸟崇拜的延续与继承。秦文化鸟纹文物从图案反映出的形象来看,大体有凤鸟、鸷鸟、鸱鸟、金乌等几种,来源于鹞鹰、乌鸦、雄雉鸡、孔雀等鸟类。

秦文化鸟形文物繁荣于东周这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是文化艺术和人的审美意识从原始宗教的桓精中解放出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凤鸟纹逐渐演变成为西汉朱雀纹,最终成为四灵神兽之一,是国家级的重要神灵。鸟形文物的平面、立体造型还设计影响了后世的鸟类立体雕塑、平面图案艺术风格,后世鸟形文物多少都有一些体现。且在组合鸟形文物图案中出现了以鸟纹为核心的图案组合,这是鸟纹地位的上升,也是艺术的创造,为后世以鸟为核心组合的图案流行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