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有哪些别称

如题所述

在古代,人们给予女性诸多雅称,这些称谓往往与其装扮、容貌或者品德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女子别称:
1. 红袖:红色衣袖,常用来形容美女。
如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
2. 红裙:指妇女的裙子,亦代指女性。
如韩愈《醉赠张秘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
3. 红粉:原指胭脂和白粉,用于化妆,后成为美女的代称。
如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4. 粉黛:指妇女涂脸的白粉和画眉的黑色颜料,转喻美女。
如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5. 蛾眉: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常用来指代美人。
6. 青娥:青年女子的美称,“娥”为“蛾眉”的简称。
7. 红颜:美丽的容颜,亦指美女。
如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8. 裙钗:因妇女穿裙插钗,故以此称谓妇女。
如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9. 巾帼:原指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称智慧出众的妇女。
如湘灵子《轩亭冤·赏花》:“新世界,旧乾坤,巾帼英雄叫九阍。”
10. 仙子:形容如仙女般美丽。
如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11. 娇娘:年轻美丽的女子。
如李贺《唐儿歌》:“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12. 妖娆:形容女子娇艳诱人。
如李商隐《碧瓦》:“他时未知意,重迭赠妖娆。”
13. 姝丽:美丽动人的女子。
如柳永《玉女摇仙佩》:“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比。”
14. 惊鸿:形容女子舞姿轻盈如雁。
如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15. 碧玉:比喻美女。
如万楚《五日观妓》:“西游漫道浣春纱,碧玉今日斗丽华。”
16. 倾国、倾城:分别形容女子美貌足以使国家倾覆。
如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如李商隐《北齐》:“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17. 婵娟:指美好的姿态,后用来指美女。
18. 千金:旧时称他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19. 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
20. 丽人:光彩照人的美貌女子。
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21. 佳人:指美人。
如《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22. 玉人:用来称谓美丽的女子。
如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所柳絮,玉人歌舞未曾归。”
23. 淑女:指温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24. 西施:美女的代称。
25. 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有奇异之意。
26. 小家碧玉: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27. 大家闺秀:旧时指有地位的大户人家的秀丽女子。
28.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29. 二八佳人: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未婚的女子为何被称为“黄花闺女”
在民间,人们常将未婚的女子称为“黄花闺女”。这个称呼源于古时候女子对妆容的注重,尤其是名门贵族的女子。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非常爱美。一日,她卧于宫殿檐下,腊梅盛开,花瓣随风飘落,落在她的额上,形成美丽的花痕,公主因此显得更加娇媚。宫女们见状,惊叹不已。此后,公主常将梅花贴于额头,这种装饰被称为“梅花妆”。传入民间后,富家女子纷纷效仿。但梅花季节性强,人们便开始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作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被称为“花黄”或“额黄”。也有人将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在额上或两颊作为装饰。黄色逐渐成为女性的特征。《木兰诗》中便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可见此习俗当时已非常普遍。因此,“黄花闺女”便成为未出嫁年轻女子的代名词。
这种习俗直至金、元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后,才逐渐消失。尽管妇女们不再贴黄花了,但人们仍喜欢将未出嫁的年轻女子称为“黄花闺女”,这一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趣味链接:代“丫头”仅指小女孩吗
在古代,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要在头上梳两个“髻”,左右分开,如同一个“丫”字。因此,小女孩被称为“丫头”。如唐代刘禹锡曾写诗《寄赠小樊》:“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实际上,“丫头”不仅指小女孩,也可作为对年轻女子的亲热称呼。如《红楼梦》三十五回贾母说过:“当日我像凤丫头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在书中,凤姐并非小孩,而是贾母的孙媳。
另外,古代婢女常梳丫髻,因此“丫头”也用以称呼婢女。如宋代王洋在《弋阳道中题丫头岩》一诗中写道:“不谓此州尤美艳,只嫌名字太粗疏。”并自注说:“吴楚之人谓婢女为丫头。”可能由于“丫头”称呼流行于吴地,北方人不明白,所以王洋写诗为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