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互联网方面的创业该如何进行?

如题所述

在创业的浪潮中,农业互联网如何破浪前行?


作为互联网农业SAAS领域的先行者,陈学鹏经历了起起落落,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示了农业互联网创业的挑战与机遇。首先,地推和服务成本是创业初期的两大难关。并非仅仅发放宣传单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深度培训用户,甚至成为他们的技术顾问,这在农村地区尤其重要。大型电商巨头通过乡村服务站招募推广员,虽能覆盖广域,但对初创团队来说,这种初期投入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因此,许多平台选择通过区域加盟和分成合作,整合线下资源,来降低地推压力。


其次,接地气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团队中需有对农业深入了解的成员,避免仅凭表面理解制定解决方案。很多创新设想在现实中可能碰壁,因为实际需求可能与想象大相径庭。为此,打造一个结合互联网与传统农业优势的团队,并进行深入市场调研,才能确保产品贴合实际。


在决定创业前,充分理解行业至关重要。创始人需调查市场,评估信息不对等问题,确保所发现的需求是刚性的,并考虑资源和资金支持。农业行业传统且观念保守,互联网创新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去推动变革,包括资金、政策支持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对于农资电商,与经销商的利益冲突不容忽视。去中间化虽然有吸引力,但会触及传统环节的利益,可能会引发负面反应。因此,创业者需谨慎处理与传统环节的关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而非直接冲突。


最后,农业+互联网是个巨大的挑战,尤其对资源有限的初创团队来说。它往往是为了政策补贴而生,而非市场需求。因此,选择小而美的细分领域,专注改善一个环节,是初创团队明智的选择。


陈学鹏的市场调查揭示了我国农业行业的痛点:上游分散、技术落后,中游流通环节复杂,下游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中国农业互联网仍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国家政策引导和行业龙头的带动。互联网的冲击虽然激烈,但只有坚实的土壤和明智的策略,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农业互联网成功案例。


虽然陈已经转战深圳,但他对农业互联网的热情并未熄灭,期待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行业龙头的转型,共同推动农业领域的互联网革新。互联网改变农业的未来,而我们期待的,是那片孕育创新的沃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