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鱼缸过滤效果一大利器:反气举的原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反气举过滤桶
反气举的原理:
气由气泵提供,气泵石放在反气举的底端,气流从下往上,水流则从上往下,这样有利于水与氧的融合,提高硝化菌的硝化效率,也因水与气是反向流动,因此叫反气举,它与气举的区别也就在于此。(气举是上口低于水面,并且不接收上滤下水,而利用气体自然上升带动水流向上,底部是入水孔。)
反气举的特点:
反气举底部是出水口。反气举一般放置在上滤的出水口下方,接受上滤的下落出水。而且反气举一般是较大敞口,它的上端高于水面。这样上滤的出水便全都流入反气举,水流带有一定压力(因为开口高于水面)从反气举下端出水口流出。这样玻璃环可以同时被下降水流和上升气泡影响。
对比普通气举,反气举不仅多了对流,而且其内部水流远远大于普通气举。所以对于培养硝化细菌,反气举无疑强于普通气举,甚至有鱼友反应,使用反气举的效果,要好于滤桶。
很多人看完上面的说明还是会问一句,反气举是什么?
对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反气举不应该是一个器材名称。它应该是一项技术的名词才对。因为只要我们在过滤底下放气石并供气,无论是底滤还是侧滤或者上滤都能让过滤得到反气的效果。但是大众已经把这名词当作一个过滤器材,我也没必要刻意的强调什么。
关于反气举,如果让我简单的说明,它就是一个过滤桶,并且这个过滤桶配合上滤串联使用。桶底多了一个气石让气泵打气。无论结构怎么样,原理是一样的,水流向下气泡向上。这就是反气举。
反气举到底有没有效果?
很多人增加反气举的动机都是因为自带的上滤过滤效果不给力,想增强过滤效果其实可以通过提升滤材的质量或者数量这两条途径达到。而很多人加完反气举都会有明显的过滤效果提升。然后很多人就把这东西神化了。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原本的鱼缸只有一个上滤在工作,而增加一个桶装满滤材,意味着你的过滤滤材更多了,过滤效果自然有提升。就算你不加反气举,只要有办法增加更多的滤材参与过滤,效果都会比原来的配方有所提升。
反气举的分类
1、缸内反气举:
这是最常见到的使用方式,就是在原有鱼缸上滤下面增加一个过滤桶,装满滤材,桶底放气石,出水口在桶底旁边。缺点就是占用鱼缸内的空间,鱼缸水位一定要比桶顶低一些,需要一定高度的水位差让水从桶底流出。
结构图
2、缸外反气举:
就是把反气举移到缸外,不占用鱼缸内的空间,但结构会相应复杂一些,他需要把水从桶底引到高于鱼缸位置溢流进缸。所以这桶一定会比缸高一些。优点就是不影响水位的高度。
结构图
3、无气泵反气举
利用水往低处流的特性,把上滤的下水口伸到桶底,然后水会从桶底往上流,在桶顶溢出来。优点在于不需要配气泵,静音,不用为了配合桶高而降低水位。
反气举的组成
一般反气举的组成
一个桶体:就是装载滤材用的;
一个气泵:气管和气石:给桶里打气用的;
一块隔板:隔离气石和滤材。
制作一个缸内的反气举需要些什么呢?
最简单的制作方法:
1、一条PVC水管
80~1米长的鱼缸一般都会选择110直径的PVC水管,当然你可以要更粗的或者细一些的,主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越粗越占用鱼缸内的空间,而水管的长度需要自己测量,测量鱼缸内底部到上滤底部的距离。这就是水管的长度。
2、一个气泵、一条气管、一个气石或者气条
气泵的选择上,没什么特别要求,能打气就行了。当然你要求什么静音、能调节的,这些与制作上没关系。个人选择问题。
这是最简单的制作,只需要在水管的底部开个口,口的大小是上滤出水口的2~3倍。然后开口处放在鱼缸底下,开口向着水泵,拿起气管插到气石上,然后给气管套生化环,长度就是水管的长度,把气管放到桶里并伸到底。最后把滤材都倒入桶里,即可完成安装,此时只需要把上滤放在桶上面的口里。打开气泵和水泵运行过滤。
反气举的使用范围及用途
使用反气举的鱼缸一般都是成品鱼缸自带上滤。当然也有些DIY上滤的鱼缸,由于上滤的容积有限装载滤材的数量有限,所以影响过滤效果。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配加一个桶,能装载更多的滤材。提升过滤效果。
简单来说,所有上滤鱼缸都能配反气举,但一般的60~1米6的上滤鱼缸配反气举比较多,因为,50以下的鱼缸配个反气举占用的空间太多了。而1米6以上的鱼缸基本上都设计底滤。当然有例外。
反气举技术
反气举的效果很多人都有目共睹。而反气举是不是只能使用在常见的上滤缸上呢?并不是,反气的技术原理只是让往下流的水与向上升的气泡发生接触。只要在生化过滤底下放一块气石供气,就能达到反气的效果。
反气举不配气泵能用吗?
反气举不配气泵,就没有了反气的功能。只是一个纯粹的装载滤材的容器。
如果不配气泵效果是不是会变差?
很多人觉得效果会变差。但事实并不一定,要知道水的溶氧量是一定的,当在饱和的状态下,你再打气增氧也不会让水的含氧量提升。假如你的上滤是使用雨淋管之类的带增氧功能。那么有没有气泵效果都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