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注射液药代动力学

如题所述

唑来膦酸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当64名癌症或骨转移患者静脉滴注单剂量或多剂量(28天4次,剂量范围2-16mg)时,血浆中唑来膦酸的浓度遵循三相消除过程。滴注结束后,其峰值浓度迅速下降,24小时内浓度已降至Cmax的1%以下。两相半衰期分别为t1/2α = 0.24小时和t1/2β = 1.87小时,而长期清除相t1/2γ为146小时。药物在各相中的蓄积率较低,第2和第3相相对于第1相的AUC0-24h值比率分别为1.13±0.3和1.16±0.36,表明唑来膦酸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为22%,且结合率与浓度无明显关联。

体外代谢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对人P450酶无抑制作用,体内不经历生物转化。24小时内,患者尿液中平均回收率约为39±16%,药物在第2日尿液中几乎不可检测,表明药物可能先与骨骼结合,然后缓慢释放到全身循环,造成血浆中长时间保持低浓度药物的现象。唑来膦酸的肾脏清除率为3.7±2.0L/h,清除率与剂量无关,主要受肌酸酐清除率影响。研究对比了5分钟(n=5)和15分钟(n=7)滴注4mg唑来膦酸的患者,延长滴注时间使得唑来膦酸浓度降低34%,但AUC总值提升10%,两者差异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