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吃什么药效果比较好?

如题所述

您好 !很多人问胃炎经常复发怎么办?中药认为中药调理效果最好。中药茶疗方面,德埔常渭堢茶可以帮助您调理改善的。
导致胃炎的原因有哪些,胃不舒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种:
(1)生理性泛酸。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饮食不当,如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某些粗粮、红薯、马铃薯等含多量淀粉、糖、酸等,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况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剩余的糖分在胃肠道里发酵,也要诱发泛酸。(2)病理性泛酸。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等,可促使胃酸增多,常常出现泛酸。
生理性泛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的因素即可解决。病理性泛酸除了要寻找病因外,可服用制酸的药物。
如果服药后仍不见效,建议你还是积极做胃部检查确定病情.
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因此,当胃酸逆流人食道时,会引起灼热,有时严重到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引起胃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有些人并未暴饮暴食,但也患胃痛。其实,胃痉挛就和食物没有一点关系,它绝大多数起因于精神原因,生气、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绞痛。不论什么原因,大家都希望尽快平息痛楚,下面是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你能认真采纳,相信对你的胃会大有裨益。
家庭治疗措施:
●勿暴饮暴食
当胃内食物过多时,胃酸会被迫进入食道。胃内食物愈多,被挤入食道的胃 酸愈多。胃痛的原因可能许多,但对那些偶尔患胃痛的人,多半是因为吃太多且吃太快。
●勿平躺
当你觉得不舒服时,可能想躺下来休息,切勿!保持直立状态,使胃酸较容易待在胃内。当你不得已要躺下来时,例如睡觉,最好将头部势高10—15厘米左右,可利用石块支撑床脚或放在床垫下,加高枕头的效果不好。如此使睡眠时略呈倾斜状,以避免胃痛复发。
●服用药物
药房里卖的制酸剂,对偶尔发和胃痛的人,可以快速地缓解不适。药房里卖的各式帮助消化的成药,大多是安全又有效。专家经常推荐的制酸剂,大多是氢氧化镁及氢氧化铝的混合物。前者易引起便秘,后者会产生下痢,两者结合,恰好中和彼此的副作用。虽然混合这两种成分鲜少副作用,但连续服用超过一个半月,并不妥当。因为制酸剂的效果很强,以致于可能掩盖更严重的问题。专家认为,液态的制酸剂虽不如片剂形式方便,但通常比较有效。
●勿睡前吃晚餐
千万勿在睡前2小时内吃晚餐。饱腹加上地心引力,将促进胃酸反流入食道。
●消除生活压力
压力是胃痛的一大祸首。学习一些松弛身心的方法,可以使体内失去平衡的化学作用,再度恢复平衡。
●减肥
腰部若脂肪堆积过量,将压迫胃,结果使胃液向食道流。另外,松开腰带能纡解胃灼热,可以改穿吊带裤。
●注意某些药物
有一些医生开的药方可能会加重胃灼热,包括一些兴奋剂及镇定剂。如果你正患胃灼热,且正服用某种医生药方,应请医生评估是否妥当。
▲乌贼骨90克,贝母30克,甘草30克。将三味药共研成粉即可。每日口服3次,每次4克。本方适用于胃痛、吐酸水、吐血等。
▲蒲公英120克(炒焦),红糖27克。将两味共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9克。本方适用于胃热痛。
▲肉豆蔻6克,砂仁6克,广木香3克,公丁香3克。将上述的药共研细末即成。每日服两次(早晚饭前服),每次服2克(加入红糖6克)。本方适用于遇寒必犯的胃痛。
▲陈皮9克,元胡20克。将二药用醋炒,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及胃酸过多症。
▲甘草12克,陈皮20克。将二味研末。每日服两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8
1.一般治疗
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药物治疗
(1)保护胃黏膜药
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硫糖铝、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等。
(2)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
上腹饱胀用多潘立酮等。打嗝、腹胀或有反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
(3)抗生素
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黏膜保护剂和制酸剂联合应用。
(4)制酸剂
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碳酸氢钠(小苏打)、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凝胶等。
(5)止痛药
上腹疼痛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片或654-2,以减少胃酸分泌和缓解腹痛症状。
(6)还可用助消化药
如胰酶、酵母片、乳酶生、二甲硅油片等。如有反酸现象也可用抑酸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防止胆汁反流可服铝碳酸镁、消胆胺以吸附胆汁;有呕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
第2个回答  2020-01-13
通胃炎用胃炎干糖浆即可,糜烂性的吃三九胃泰,都可配合硫糖铝或果胶铋保护胃粘膜。至于胃痉挛,用含有颠茄类或山莨菪碱、普鲁本辛的药解痉止痛效果好,但有青光眼和前列腺增生的人不能吃(有增高眼压和排尿不畅的副作用)。
第3个回答  2019-06-01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目前国内按炎性细胞浸润粘膜层的深浅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分为轻、中、重三度。凡浸润粘膜浅层1/3者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涉及中层1/3者为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超过粘膜层2/3者则为重度慢性浅性胃炎。
大多数浅表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症状,使患者不太注意而忽视治疗。部分患者常有上腹部胀闷、嗳气、吐酸、食欲减退,或无规律上腹隐痛,食后加重等诸多表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治疗多能痊愈;若失于治疗,则可进一步发展,固有腺体因炎症破坏而减少,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转化为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该病是指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约占慢性胃炎的8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喝浓咖啡,或因胆汁返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可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一般症状轻微,有的甚至无明显症状,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如不积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容易形成溃疡,有的可以发展成萎缩性胃炎,但一般不会发生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要采取症状性治疗,如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根据传统医学的理念,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即所谓的“天人合一”理念。人体发生的疾病是整体机能失衡引起的。治疗疾病就要调整人体内平衡的过程,这就是“异病同治”的原理。
许多用西医观点来看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在传统医学的角度看,发病机理是相同的。比如,胃肠病变发生的原因都是脾胃功能失衡引起的,所以治疗都是相同的,都要调整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平衡了,疾病自然也就消除了。
无论是消化道溃疡,还是慢性胃炎,二十五味大汤丸都有着可靠的疗效。根据藏医理念,胃肠病变是体内龙、赤巴、培根失衡引起的。二十五味大汤丸可以调和龙、赤巴、培根,有开胃的功效,所以可以治疗胃病变。发掘、整理、推广藏医药是发展现代医学的重要工作,传统藏医药理论是对世界医药的重要贡献。
二十五味大汤丸是在传统藏药基础上经过现代加工技术提炼而成的胃药,治疗胃肠病变有着可靠的疗效。
二十五味大汤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消化道溃疡和慢性胃炎及结肠炎等肠胃疾病。二十五味大汤丸是采用西藏高原的地道药材炮制加工而成。为了保证治疗胃病的疗效,所选用的药材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并经过传统的加工程序制造的。严格地选材,细致地加工都保证了传统藏药的优良效果。
服用二十五味大汤丸治疗胃病,不必住院治疗,所以相对花费还是很低的。另外,胃病都是慢性病,如果使用一般的调理性药物,很难彻底治愈,长期迁延不愈,花费很大不说,身体也慢慢拖垮了。治疗胃病就要选好药,尽早治好。服用二十五位大汤丸,疗效可靠,见效快,花钱不多,是治疗胃病的较佳选择。
第4个回答  2019-04-02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和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
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和一种特殊类型。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制酸剂,H2
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等,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配合抗生素治疗。
1、奥美拉唑
20mg
1/日,抗酸、抗幽门螺杆菌,2周;
2、丽珠得乐(或用胶体铋)110mg
4次/d,分别于餐前30min及睡前服(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4周。
3、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
0.5
2次/日,抗幽门螺杆菌
2周。

注意事项
1、胃病容易复发,一定要按疗程进行规范治疗,必要时在春末、秋初(3、9月份)进行药物防治。复发时可重复上述治疗。
2、胃肠疾病主要在于调养,治疗慢性胃炎,药物为辅助治疗。饮食健康是治疗胃肠疾病的首要措施。
胃病患者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冷饮和雪糕也必须要戒,避免摄入刺激胃酸增加的调味品,如辣椒、咖啡、芥末等。另外,不易食用生、硬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