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带动群众早日进入小康社会,已经成为

如题所述

一、充分认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农村。只有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会有坚实的组织保证。
其次,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村级组织是社会组织结构中最基层的组织,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只有在村级组织得到落实才是真正落实。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有效调动,事关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否能够得到巩固,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第三,是解决农村目前突出问题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与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许多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如部分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找准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的根源。
首先,工作重心转移,心理压力增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工作重心转移。在工作目标上,由原来促进农产品增产增收转变为保农民增收、保社会稳定;在工作方式上,由原来按照上级种植计划要求催耕催种转变为引导农民自主种植、自觉调整产业结构。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农村基层干部心理压力增大。
其次,村干部负担过重。村干部“官”虽小,管事却不少,往往是理不清的纠纷,做不完的计划生育。同时,个别农民是“有吃有喝不求你,出了问题责问你,说错政策就顶你,有了困难要找你,不顺心意就告你”,使村干部负担过重。
第三,待遇低,有担优。一是政治待遇低,过去,对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农村干部,组织上可考虑将其安排进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或乡镇企业工作,近年来,随着《公务员法》全面实施及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等因素影响,将村干部选拔至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使个别村干部逐渐产生“无望”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经济待遇低,尽管近年来村干部的报酬有了提高,但与公务员相比,却显得微不足道。另外,离岗村干部补助,养老问题仍是离岗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建议。
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找准难点,把握关键,力求实效。
首先,增强协调沟通,理顺工作关系。一要建立调研制度,规定乡镇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负责人必须定期带头深入农村“蹲点”,深入农户调研;二要抓好村民教育,要制定约束村民履行义务的具体、有效措施,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增强村民的集体观念和法制意识,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履行义务;三要缓解村干部压力,将村里各项工作分解到具体责任人。把村干部从千头万绪的事情中解放出来。
其次,解决核心问题,调动积极因素。一要解决经济待遇问题,改进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稳定干部队伍,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解决政治待遇问题,要切实关心村干部的政治进步。村级干部中多数是年轻干部,他们文化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关心他们的进步,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要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要结合村干部在职期限、工作表现以及贡献大小等方面实际,逐步探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相应配套制度,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第三,完善管理机制,增强责任意识。一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度,要求村干部严格按照个人分工,制定责任书,并与上级党委签订责任状,明确各自责任,主动接受上下监督;二要建立定期考评制度,支部书记对村干部的工作实行定期考核测评,通过考核测评,掌握情况、促进工作;三要建立年终述职制度,根据考核情况,做好村干部的年终评议和述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