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写出阅读训练的答案。

(一)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 )

(二)师旷论学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 ②臣『安』敢『戏』其君 ( )
③孰与『昧行』乎( ) ④何不『炳烛』乎 ( )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 )

(三)程门立雪《宋史》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 ) 颐既『觉』 ( )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 )

(四)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 )②衡乃与其『佣作』 (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 )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 )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 )(用四字短语作答)

(五)七录《明史·张溥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 )
③日『沃』汤数次( )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 )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 )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 )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六)学弈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 ) ②非『然』也 (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 )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 )

凿壁借光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作者】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 其著作还有《抱朴子》、《神仙传》等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注释】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穿壁:在墙上找洞。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与:帮助。
佣作:做雇工辛勤劳作。
偿:值,指报酬(回报)。
怪:感到奇怪。
资:出资。
大学:很大的学问。
(结论)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8
P
第2个回答  2008-08-12
(六)学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诲:教。
然:这样。
援:引,拉。
智:智力。
2.(B)吧。
3.译文:
只听弈秋讲的内容。
4.道理:
学弈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第3个回答  2008-08-14
百度搜搜就行
第4个回答  2008-08-15
凿壁借光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作者】
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 其著作还有《抱朴子》、《神仙传》等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注释】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穿壁:在墙上找洞。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与:帮助。
佣作:做雇工辛勤劳作。
偿:值,指报酬(回报)。
怪:感到奇怪。
资:出资。
大学:很大的学问。
(结论)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